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崇尚“忠”、“义”之精神,《论语·学而》曰:“为人谋而不忠乎?”《孟子·告子上》曰:“舍生而取义者也。”“义阳堂”乃符氏祭典列祖列宗之祠堂堂号之一,系唐代先祖为弘扬忠义之家治而命名,传之至今。
唐安史之乱后,方镇割据,政局动荡,社会不宁。德宗建中初年(780年),辖魏、博、贝、相、澶、洛等州(今山东武城、高唐、聊城、莘县以西,河北清河、威县、成安、临漳以东,河南新乡、浚县、清丰以北地区)的魏博镇节度使田悦,与辖淄、青等十五州(今山东省除临清、聊城附近数县外,西至南濮阳,南至安徽萧县,江苏铜山、沐阳)的淄青镇节度使李正已拥兵自重,分权割据,相互连兵叛上,违唐拒命。正已死后,其子纳无视唐廷,子袭父职,擅自领兵掌权。时宣武军刘洽等率部攻逼淄青镇治青州,李纳向魏博镇治魏州求援,与田悦会合濮阳。田悦派遣符璘率300骑兵,护送李纳。符璘之父令奇,时已耄耋之年,反对方镇专横跋扈,割据称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政出中枢。他教诲符璘:“纵观安史叛乱者,至今不复存,叛逆田悦能长久维持吗?你要借此机会,弃逆从顺,效忠朝廷。”符璘忧虑道:“田悦为人残忍,近祸可畏。”令奇诲道:“你为唐忠臣,我死而不朽。”符璘遵其所嘱,与父啮臂而别。
时马燧等奉德宗之诏,征讨田悦。符璘遂与三子,率众转赴王师驻地,投奔马燧,归顺朝廷。
田悦闻悉其事,大为震怒,责罪于令奇,诛杀符氏家族。令奇怒责田悦:“你忘恩背主,迟早不得好死。我教子顺应民意,忠
时在魏州的符氏家族,仅郝夫人潜匿幸免于难。德宗诏迎京都,于别殿设宴抚慰。
符璘在马燧署,初任军副。德宗感其忠心,诏拜特进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封为义阳郡王。后魏博、淄青、成德、卢龙“四镇之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奉诏讨逆,却转向反唐,攻陷长安,朱泚自立为帝,德宗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奉诏救驾,却与朱泚联手反唐。兴元元年(784年),德宗从奉天再逃梁州(今陕西汉中)。马燧奉诏征讨怀光,符璘为先锋,率兵5000,直奔济河,与李晟率领的唐军会合,辅助收复长安,逐杀朱泚,平息叛乱。符璘随马燧入朝,德宗诏拜其为辅国将军,特赐执掌拱卫宫禁军权,达十二年之久,亨年65岁。卒后赠刑部尚书、越州都督。符璘之子澈诏封琅琊郡开
在封建社会,忠君与爱国,难于分割。从维护国家统一,维持社会安定而言,其忠义气节,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生大计。在遭受安史惨烈祸害的中晚唐,反对方镇割据,维持君主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