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谱牒常识 >> 内容

欧式谱牒与苏式谱牒的区别

时间:2011/6/22 21:18:33 点击:

  核心提示:通过研究收藏的王氏族谱得知,欧式谱牒与苏式谱牒 的主要区别表现为:"欧仿史记年表;苏以礼之大宗、小宗为次。欧法有讳字官爵、无生卒葬娶;苏法有寿数、卒日,有仕有娶无葬。"所以一般的多取其二者之长,扬长避短,"二法俱然而耒备,今悉用之",采用"欧苏"为式...

通过研究收藏的王氏族谱得知,欧式谱牒与苏式谱牒 的主要区别表现为:"欧仿史记年表;苏以礼之大宗、小宗为次。欧法有讳字官爵、无生卒葬娶;苏法有寿数、卒日,有仕有娶无葬。"所以一般的多取其二者之长,扬长避短,"二法俱然而耒备,今悉用之",采用"欧苏"为式

 

家谱的样式:欧式家谱与苏式家谱

    家族之有谱牒,犹如国家有正史,州县有方志,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编修族谱的传统,而且把谱牒提到很高的地位,早在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各个部族就有专人记录本部族传递世系。到夏商周三代时,国家还设有史官,专门记录王室以及各贵族的世系,并汇集成书,如周代的《世本》,就是一部各姓世系总谱。魏晋时期,家族修谱之风盛兴,于是在皇室和贵族世谱之外,又涌现了大批各姓的宗谱和各家族的家谱。此后数千年来,修谱之风在中国长盛不衰。 

     中国的谱牒通常称委为"家谱""族谱" "宗谱",或单称为 "",小一点的只记录某一支系某一家族的又称为"家乘""家牒""支谱""房谱""祠谱""坟谱",大一些的记录多个子系家族的称"通谱""大成谱"" 统谱""世谱""集成谱",记载皇室家族的称为"玉牒" 此外还有记录众多姓氏的姓氏学书籍如"万姓统谱""百家谱"之类。

     家谱其体例古代有所谓苏式谱和欧式谱之别,是由北宋欧阳修、苏洵分别创造,俗称欧式族谱和苏式族谱,大多记载家族宗系、规模、演变等.

     一,欧式家谱
     
欧式家谱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郡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到英宗时,又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后居颍州(今属安徽省),卒于家.欧阳修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欧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欧阳修主张应用文真实,一是为了应用,二是为了传於后世。二是简洁质朴。

    欧阳修也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家谱.

    欧式家谱仿史记年表,其体例家谱是先列世系图,然后再列每人的传记。

    欧式家谱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一人一条,可称为条目式。但嫌杂乱,人与人的关系不够明晰,叔伯关系一下子看不出来。不过,所有的人的资料都在,只不过要花很多时间去翻页查找。

 

    二,苏式家谱
    
苏式家谱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文学家,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在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苏洵对谱学理论曾进行探讨与研究,在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具有自已的看法,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

    苏式家谱以礼之大宗、小宗为次,其体例则是在世系图下注上人物事迹,每五世一揭。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人名之间用纵横线条联系,可称为表格式。人与人的关系很明晰,连相距几代都能一目了然。可能是限于篇幅,抑或囿于五服之说,只记录五代人。

    这两种格式,真是各有所长。明清以降,大多同时做成两种格式,或者取长补短,即意欧体苏。现代民间修谱,大多仍用欧式,也有用苏式的,另外还有章节式的新族谱。

 

家谱的四种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图)

家谱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家谱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二维码分享:
欧式谱牒与苏式谱牒的区别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