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的儒符石塔进行考察、评估,认为该塔建于宋末元初,是海南保存最早的石塔之一,其造型在世界都极其稀少罕见,相关文献资料也不多,后人因它靠近儒符村故取名“儒符石塔”。那么这座塔是什么人建造的呢?11日下午,海口网记者走进儒符村,听“活化石”老人讲那美丽动听的民间传说,竟然意外发现,被拆卸下来的塔尖顶石依然安好保存在儒符村。
走进儒符村,只见火山岩石上,树木密林中,一些住户散落其间。村中,处处鸟语花香,瓜果可人。迎面而来的是火山岩石门,火山岩石房子,火山岩石水池……
传说一:共有“三姐妹塔” 勤劳能干的二姐建了儒符石塔
在硕果飘香的石榴树下,80岁的林猷义老人给我们讲述儒符石塔的传说:“总共有‘三姐妹塔’,儒符石塔是‘二姐塔’,还有‘大姐塔’和‘三姐塔’在石山的其他地方。”林猷义老人说,从前有三姐妹,大姐生活在北铺墟,常常出入集市,大吃大喝,所以她劳碌得来的只够修建一座2米高的小塔,就是现在儒厚村的“大姐塔”;三姐生活在玉库村,是一个较勤劳的农民,她用不多的积蓄建了高3米的“三姐塔”;而二姐生活在水边,她非常勤快,捕鱼、捡田螺、制作草鞋,她用积蓄建了这座6米多高的“二姐塔”。“这故事教育后人要勤劳,不要大吃大喝。”林猷义老人说。
传说二:“压命”姑娘建的“守洁塔”
“不是,不是,不是这样的!我父亲跟我说,这座塔名叫做‘守洁塔’”。现年81岁,其父亲101岁过世的符坚老人迫不及待地接过话。他说,他父亲亲口告诉他,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姑娘在小时候就被“压命”(订娃娃亲),在她长大还没有嫁过去前,她的未婚夫死了。从此她不再嫁人,并赚钱来建造这座塔以纪念她守洁。“她死后就葬在秀英的业里村附近,后来‘破四旧’的时候,她的墓被破坏掉了,现在没有了。”
传说三:有钱女人带头建造 叫“昌谭塔”
“我知道一个传说,只是传说,不一定是真的。”虽然符坚老人讲的故事好像深得在场村人们的认可,可是现年82岁的蔡仕殿老人想了想后,依然坚持要说自己知道的故事:以前儒符村有一个很有钱的女人带头出钱,并号召儒符村的邻村也一起出钱来建塔,当时昌谭村有不少人出钱,所以当时塔建成之后,塔名就叫“昌谭塔”。
传说四:被贬到海南女将军藏宝之塔
蔡仕殿老人还说了另外一个传说:一个女将军被贬到海南来,她被贬之前有很多财宝,在死前,她把这些宝贝藏在这里,为了防止别人来偷,就用大石头建这座塔压在上面。
意外发现:塔尖顶石安好保存在村中 村民愿意还回石条
80岁老人、儒符村原村长符租诒告诉记者,1965年“大四清”时期,“上头”说要来拆儒符石塔并把石头搬走,“我们一听,就自己拆塔了,你不拆别人也要拆,别人要是把石头拿走那就麻烦了!”符租诒说,当时他们动员全村所有的劳动力去拆石条,并把这些石头拿回村建了一个糖厂。
在热情、健朗的老人们的带领下,记者看到早已荒废的糖厂门口上、基石中、水池壁上都有这些从儒符石塔上拆下来的巨型石条。
“我们之前搬石头回来就扔在这个地方。”符租诒老人指着一个草丛说,没想到,扒开草丛,竟然发现好几条塔石安好地躺卧在那里,令人惊讶的是,塔顶的石条和塔尖顶石也在其中。
符坚老人说,现在政府要恢复原塔了,他们都很高兴。他表示,为了复原儒符石塔的原貌,他们愿意把拆下来的石条还回去。
原村长符租诒还说,他在80、90年代的时候,在儒符石塔边上看到过原来放置在塔上的一尊佛身雕像,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