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转瞬即逝,2012年踏歌而来。在这莲雾飘香的年终岁尾,回顾便成为一种习惯。2009年海口晚报改扩版以来,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成为民生报道持之以恒的主题。一个个身处困境的“小人物”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因为新闻,他们牵动着社会的良心,困难得以迎刃而解,悲哀冰雪融化,痛苦中绽开了笑容。是新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那么,因为新闻而改变的他们,现在怎样呢?本报今起推出年终特别报道“新闻改变生活”,再一次与他们牵手……
这是一位特殊的母亲,因此,我们“新闻改变生活”的第一篇,选择了她作为主人公。她叫符雁萍,今年39岁,海南文昌人,18岁时,因不慎摔伤,导致高位截瘫。2009年1月,怀胎10月却又贫困交加的符雁萍即将临产,然而,他们一家却凑不到哪怕最基本的医疗费。本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开展了一系列的报道,即将做妈妈的高位截瘫女符雁萍立即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医院给予免费治疗,符雁萍顺利生下一男婴,好心人士送来了大量的奶粉、现金、婴儿用品,东昇楼的王总还无偿给他们一家提供了住处,给符雁萍的丈夫提供了工作。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他们一家还好吗?12月1日,记者再次走进符雁萍的家里。
“爸爸,房顶有一只鸟”
12月1日上午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住在东湖天桥附近的符雁萍家,刚进院子就看到丈夫曾先泽在门前的水龙头下洗菜,门前一个2岁多的男孩正开心地玩着气球。
“爸爸,房顶有一只鸟。”男孩突然雀跃着拉曾先泽过来看。记者随着男孩小手指的方向看到,在他们住的小仓库上方确实蹲着一只比鸽子大两倍的黑鸟。男孩正是他和符雁萍的儿子,起名为曾辉,2岁11个月的他,身高80厘米,体重30斤。
“没有你们的报道和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曾先泽满怀感激地说,2009年1月,妻子符雁萍怀胎十月马上临产,可他却一分钱都没有,更不要提到医院生孩子的高额费用和给孩子买奶粉的钱。
“长大了抱妈妈坐轮椅”
中午11时许,到外面打工的符雁萍回来了,小曾辉飞奔着跑了过去,“爸爸,妈妈回来了。”符雁萍刚把残疾车停好,小曾辉便扑过去亲妈妈的脸。曾先泽也赶紧推轮椅过来,把符雁萍从车上抱了下来。符雁萍说,在海口晚报的帮助下,他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海南现代妇婴医院免费给她做了剖腹产手术,好心人也源源不断地送来捐款和奶粉等物,海府路1号东昇楼的王总免费给他们提供住所,接通水电,还给曾先泽安排了一个月900元的保安工作。
“有了孩子,我们看到了未来,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符雁萍说,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长,生活中全部苦与累都化作了幸福。她一直都告诉小曾辉,“要永远记住那些帮助我们的人。”每天晚上开车回来时,儿子都会最先听到声音,然后大声地叫爸爸去抱妈妈下车,这令辛苦一天的她感到无比幸福。11月28日那天,符雁萍一家三口去公园,因为曾先泽要推着坐轮椅的符雁萍,小曾辉从白沙门公园门口一路步行到海边,足足有两公里,可他却一次都没说要大人抱。到海边休息时,他们问小曾辉累不累,想不想爸爸抱时,小曾辉说:“累,想要爸爸抱,可是爸爸要推妈妈。等我长大了,有力气了,就可以抱妈妈了!”
因为有了孩子,符雁萍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彼此的呵护和关怀编织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幸福。“这一切多亏了大家的帮助,否则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符雁萍激动地说,他们会好好地把孩子抚养成人,让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中午离开时,一家人开始吃午饭,热气腾腾的饭菜散发着阵阵清香,符雁萍一边给小曾辉夹菜,一边与丈夫商量着如何攒钱送小曾辉上幼儿园,“孩子得早点学知识,要不以后会跟不上时代的。”至此,记者不觉感动地想到,符雁萍一家看上去很满足,而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满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