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贵符氏 >> 内容

符廷辉埋藏心底的抗战记忆

时间:2016/8/30 20:23:57 点击:

  核心提示:在凤冈县城的一套出租房内,87岁的抗战老兵符廷辉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直挺挺的坐姿、气宇轩昂的老兵本色,如一尊不倒的民族丰碑,记载着一个抗战老兵对民族独立,对硝烟往事永远不变的情结……...

   

    在凤冈县城的一套出租房内,87岁的抗战老兵符廷辉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直挺挺的坐姿、气宇轩昂的老兵本色,如一尊不倒的民族丰碑,记载着一个抗战老兵对民族独立,对硝烟往事永远不变的情结……

    符廷辉老人回忆起抗战岁月一直处于激动之中,他思维清晰,记忆不错,只是牙齿掉了不少,说起话来有些含糊不清。

    母亲送儿打东洋

    符廷辉出生于19303月,家住凤冈县龙泉镇六里村一个交通闭塞的大山里。家中三兄弟,他排行老三,两岁时父亲去世,随后大哥又病故,倍受打击的母亲将他与二哥拉扯长大。

    1943年,苦水中泡大的符廷辉刚满13岁那年,乡里抓兵将已结婚的二哥抓走,哭成泪人的母亲拉着带兵的乔连长苦苦哀求,面对孤儿寡母的乔连长动了恻隐之心,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为了延续香火,以13岁的符廷辉代替已婚的二哥去当兵。

    同是心头肉,舍谁都是痛。无奈之下符廷辉告别了家人来到凤冈县城的新兵营。符廷辉谈及被抓兵的往事,沧桑的脸上写满了伤戚。“到县城新兵营的第二天,我娘给我送衣服和钱来,娘拉着我的手哭得死去活来,叫我要听长官的话,不要当逃兵,把日本鬼子杀完了才回来。”符老兵说罢不禁失声痛哭起来,伴着揪心的哭声,老兵一边抹着伤心的泪水,嘴里喃喃不停地念道:“我娘舍不得我走,我娘命苦……”

    1944年初,符廷辉与200多名新兵离开了凤冈,一路步行来到四川省綦江县。“一路上,随时都有新兵逃跑,走到綦江也不足100人了。我时时记住娘的话不当逃兵,多杀鬼子。带兵的乔连长见我年小,时时都关照着我。”符老兵回忆,到綦江后不久,就被编入国军某特务团,接着就开始训练。当时的训练很苦很累,许多新兵受不了都伺机逃跑。他们的排长对待新兵心狠手辣,引起了新兵的普遍不满和公然哗变。为了防止部队再出现逃兵,一天早操,刘排长准备用烧红的烙铁在每个新兵腿上打记,让新兵无法逃脱。机灵的符廷辉见事不妙,壮着胆子直奔团部,向熊团长反映了刘排长虐待新兵一事。熊团长十分生气,把刘排长狠骂了一顿。本想治好新兵来讨好上司的刘排长挨骂后很想不通,一气之下欲抽刀自残,在场人见状及时阻止刘才只受轻伤,团长为了安抚刘排长就安排符廷辉护理他。

    刘排长因符廷辉的“小报告”才挨批受伤,却又被安排他来护理刘排长,符廷辉自知刘排长迟早要报复,赶快离开特务营是活命的唯一选择。

    投奔93军得信任

为了尽快逃离虎口,194310月的一个寒夜,符廷辉约上几个新兵,趁夜色掩护逃离了特务团,在一个山沟里呆了一天一夜,躲过特务团的追查后,又绕过几道山梁才彻底甩掉了追兵。

  符廷辉与大伙逃到重庆市南川附近时,投奔了国军93军,被编入新编第八师。三天后,符廷辉认识了贵州省黄平县的马营长。在这位贵州老乡的周旋下,将他抽调到营部,协助管理营部的军械弹药。符廷辉很珍惜这份清闲的差事,从不乱拿东西,深得信任,由于他表现不错,又调到93军军部从事后勤管理。93军军长陈牧农,黄埔军校一期生,副军长符昭谦也很喜欢这个小家门。

   不久,符廷辉被任命为班长,负责看管军部的一切军需。“仓库里手表、衣服,鞋等多得很,我作为一个兵头将尾的班长,决不辜负副军长符昭谦对我的信任,从不贪财,从不乱拿。”符廷辉说起老首长一脸的笑。

    参加全县保卫战

    国军93军系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色的美式装备。1944年初,蒋介石将驻在四川綦江的93军编入远征军序列,准备开赴滇缅一带作战。正在此时,日军第六方面军在华北、华中抽调约20万兵力,于412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由于战局忽变,蒋介石放弃93军去滇缅作战的计划,急调93军到广西驻防,划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上将指挥。8月部队到达广西桂林,29日符廷辉亦随93军军部奔赴全县(今广西全州)。

    全县是广西省桂林市的门户,蒋介石强令93军死守三个月。93军军长陈牧农不敢小视,在距全县10公里处的黄沙河构筑防御工事,派第10师驻守,再派第116师和新编第8师驻守全县县城。当时,全县还是国民政府整个西南战场的物资补给点,大量枪枝弹药、大炮、被服、粮食、汽油、汽车等国际援华物资都囤积在全县,就连杜聿明的机械化第5军全部军需物资也囤放在全县。当时,符廷辉率他的全班15人参加守护仓库,任务艰巨。“那些物资多数是美国援助的,都是通过驼峰航线从印度空运过来的,成堆成山。”

   这场保卫战终因战区司令张发奎与93军军长陈牧农的历史芥蒂,大战在即互玩心术,各抱私心。导致911,日军第104联队轻松突破黄沙河防线,13日全县便沦陷。回忆起那场溃败,符廷辉记忆犹新:“日军突破黄沙河防线后,全县一片混乱,陈牧农军长率队撤退,军心顿失。临退之时,军部命令我们将囤积的军用物资点火烧掉,不留给日军。接到命令后,我班15人立即点火,堆积的物资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太可惜了,全是国际援华物资,还没有用上战场就变成了灰。”符廷辉不禁叹息不止,脸上写满了痛苦、仇恨、伤心的复杂表情。

    “我班15人撤退时,军部命令我班每人用一匹骡子托运钞票。我班受命后一路往广西融县方向撤退,当逃到一条大河前,前面的部队为了防止日军追击,把唯一的一座桥炸掉了。把我们2000多士兵丢在岸边不管,我们无法过江。一些士兵为了活命,冒险抓着残桥过江,不少掉在了河中被冲走,河边是又惨又乱。”符廷辉越说越投入,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血腥战场。“到江边时,我班15匹骡子只有5匹了,为了保住仅有的现金,我们只随着残部顺江而下到达融县境内,躲避日军的追击。”

    抢日军粮食遭夜袭

    从全县退下来的2000多人驻到融县后,又组成游击大队与日军周旋。其军队供给全靠融县百姓,由于人太多,当地百姓的粮食无法长时间供养这支部队。

    “真是天无绝路”,符廷辉老兵回忆:“我们探知日军的一支锱重部队将从融县路过,游击大队立即设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抢到了不少军火和粮食。”谈到打了胜仗,符老兵一脸的笑。“那次抢到的粮食很多,我们组织融县三个乡的民工搬运。”

    这次抢粮成功后,当时已进入初冬,天气开始变冷。符廷辉带着全班士兵住在一个农家大院里,一天深夜,符廷辉出门小解,看见朦胧月光下有很多手缠白布(日军夜袭的暗号)的人影,朝国军驻地包围过来。符廷辉马上意识到是偷袭我军的日军,他立即转身叫醒全班士兵夺窗而逃。这时日军已发动袭击,子弹“啪、啪、啪”地射向他们。“全班只顾逃命,日军的子弹射在土墙头上,溅起一层土灰。鬼子就在后面哇哇直叫,我班士兵一口气跑到后山的一个山岗上才停下来,天亮后我才发现棉衣都被射穿了,居然没伤到我。”符老兵对那场夜袭印象特别深刻,当晚2000多人的部队,只有少数突围,直到天亮日军还在围剿。符廷辉所率的全班15人没有一人伤亡。他们在山岗上目睹了日军整个杀戮过程,日军将中国战俘的手掌和脚掌用刺刀戳穿,用一根绳子连着,中国士兵痛得直叫,鬼子则在一旁拍手大笑。满怀仇恨的符廷辉实在看不下去了,指挥全班组织火力向日军射击。“当时只是为了泄愤,我们的射程根本伤不到日军。不料却暴露了我班的位置,日军立即用迫击炮向我班轰击,连续三发炮弹落在我班附近,幸好没有伤人,我们只好含恨转移。”符廷辉回忆:“当天下午,确定日军走后,我才率全班士兵返回农家大院,只见到处是战友的尸体,后来,只在一间茅厕里的粪水里找到两名隐藏着的战友。”说罢老兵两行浊泪顺着苍皱的面颊滴落下来,好一会都一言不发,双唇颤抖不止,一脸的凝重,这一刻或许他又想起了死去的战友,又想起了那场残醋的战争。

    放弃内战参加志愿军

    部队被冲散后,符廷辉率全班士兵几经转辗来到贵州省独山县,正好遇到国军某独立师到处张贴公告召集失散军队,号令大家不要逃跑,组织力量,继续抗战,就这样,符廷辉率全班参加了独立师。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符廷辉受命随独立师到广西桂林接受受降日军。“我们去桂林的路上,桥梁、公路、房子全被炸毁,车无法行驶,只得靠步行赶到桂林。日军投降后,再也猖狂不起来了。押送受降日军过桂林市时,我也参加了,看见受降日军真想杀死他们,可是部队有规定不准虐待俘虏,我们只好强忍怒火。”符廷辉越讲越来气,眼里满是怨恨。“一路上老百姓用石头砸受降日军,为了泄恨出气,我们有意放纵百姓冲进来用木棍打,有些过激的百姓抓住日军俘虏就咬,还掉着泪痛斥日军的罪行。”

    1946年,部队又转移到湖南长沙。不久内战爆发,独立师将年纪偏大的士兵动员回家,符廷辉因年小被留在部队。符廷辉回忆:“内战在即,部队都往东北输送。大家私下讨论,内战是一家人打架不值得。当时,我也被安排上了北去的火车,就借口买包烟,下了火车后便悄悄的离开了部队。”

    符廷辉离开部队后与退伍老兵们一起,经汉口、巫山、万县、梁山,在四川省垫江县结识了一位开客栈的同姓人,就在他家帮助经营客栈。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符廷辉在垫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4月,随部队来到辽宁省抚顺市,经过半年的学习后被任命为班长,带11个士兵到辽西军区看守军库。工作1个月后,军区民政科召集大家开会,动员大家转业回家,并发给路费,出具证明。“听从党的安排,服从党的指挥,就这样,我们大约1000多人就各自回家了。”符廷辉虽然年近九旬,但是老兵的本色依旧,说话依然在力。

    符廷辉回到贵州省凤冈县老家后,娶妻生子,务农终身,他把那曾经的烽火岁月深埋在了心底,从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就连唯一的一张军装照,都用布包了好几层放在箱底,从未向人们“晒”过。现在他随打工的儿子,住在凤冈县城的出租房内,整天与老伴平静地生活着。当笔者几经周折找到这位一直沉默乡间的抗战老兵后,几缄其口,他才开启了尘封70多年的记忆之门。

作者:胡启涌 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 来源:新华网
二维码分享:
符廷辉埋藏心底的抗战记忆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