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热情好客的符志云老先生接待采询,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有南宋、元朝、同治年间的皇帝圣旨复印件,有昭愿公墓志拓印件和译文,承煦公和守规公的拓印件和译文。还取得民国期间孙科等名人为符氏族谱的题赞,符楚公传记,雅公掌管的兵符印件和传国玉玺的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在老人符志云先生的陪同下,我和符文华先生同访居住在江苏溧阳的余姚天华谱大宜公下南宅四房的宗亲——龙溪符氏族人。拜读了已修成的《龙溪符氏族谱》,怀着喜悦的激情,核对了族谱世系,贵谱首卷的“族源图”,明确记载:“令奇公后裔于绍兴余姚天华,仲介公生二子,长子德新公,次子德明公,德新公一子孟一公,德明公一子孟二公,其兄弟后有南宅,后宅共八房之分。”查阅天华族谱,十五世大宜公,松之公,十六世汝埜公,十七世王介公,十世德新公、德明公,十世孟一、孟二公。孟一公下二十世有仕谅,仕义,仕谦,仕谋公,孟二公下有本仁,本义,本礼,本智公,南宅四房本智公是孟二公第四子,源清根明,龙溪宗亲是天华符祠族人。
热情好客的符志云老先生接待采询,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有南宋、元朝、同治年间的皇帝圣旨复印件,有昭愿公墓志拓印件和译文,承煦公和守规公的拓印件和译文。还取得民国期间孙科等名人为符氏族谱的题赞,符楚公传记,雅公掌管的兵符印件和传国玉玺的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灿烂的符氏先祖业绩书写出辉煌的家谱,符志云先生的堂兄符镇宝——阿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戏曲艺术大师、戏曲理论家、导演艺术家、剧作家,他的墨宝与共和国的纪念邮封和邮票,为天华符氏宗祠增添了浓墨重彩。九岁的符蝶可称书法神童,秀美工正的对联令人叹服,符氏人才伟伟,代不乏人,可见一般。
符老先生的珍藏功底使晚辈敬佩,让我们满载而归,极大地丰富了天华谱的内涵,而老先生不顾八十岁高龄,冒雨陪同我们游览了天目湖,其真情厚意更是令我们感动。天目湖位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处,面积250平方公里,蓄水三亿立方米,青山环抱,先临太公山,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埋首在烟雾缭绕的此山而得名,山顶有太公雕像、子牙大殿和太公垂针而钓的大青石,烟雾缭绕中,依稀可辨臀印和鱼篓,神奇莫测。而后去湖西南侧的绣球岛,步过摇摇摆摆的逍遥桥,来到山坡铺翠叠锦、茶树葱郁繁茂的岛上,映入眼帘的是被兴誉为“天下第一壶”的东坡提梁砂壶,茶文化在此得到演绎。环岛小径,松影袅娜,充满古朴与幽雅,在茶树丛簇拥之中,“天目茶苑”似一位博学的长者,屹立在岛的南坡。溧阳符氏族人,在此以茶好叶香款待故乡人,此情此景,韵味十足,意韵深远,难以言表……
面对长百公里,平均水深十米的碧波秀水,老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天目湖“沙河鱼头”的来历,先后并曾有多位外国领导人和驻华使节来此品尝,我们在志云老先生的恩惠下,也有幸得以品尝了传说中的名菜,果然名不虚传,让人留恋望返。
立在山上俯视状如动态人形的天目湖,像在回首眺望浙东故地,远瞻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的溧阳城区,有众多符氏宗亲在此辛勤劳作,托物言志思奋飞,情意温绵忆故人,湖之神韵与族人的丰碑,谱成了一曲节奏明快的寻踪探友和谐之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