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寻根是符氏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年会的既定课题之一。我符氏宗族历史与古老的山西大地密不可分,远在后晋年间,我先祖彦卿公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阳城大捷即在山西的东南地带;据族谱记载,我族分支迁始祖迁自于山西者就有江苏丹阳、浙江余姚、山东郓城等地,如今这个拥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誉,“华夏文明的摇篮”之称的神奇大地是否尚有我符氏先祖的遗址、遗迹?是否尚有符氏子孙的聚居地?迁徙祖的美好家园“河东区”、池阳县、大槐树今天是否尚存?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事实上我们早已是按奈不住急迫的心情,就连75岁高龄的志成宗亲都多次表示要加入我们寻根的队伍。 2009年8月9日,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山西符氏宗亲会(筹)新基会长、符台秘书长、彦明(总务)、符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标等我们一行四人开始了我符氏家族最有意义的活动— —山西大地寻根联谊三日行。需要交待的是,我们的活动是神圣的、庄严的,但我们也深恐辜负了族人的重托,有背于绩熙会长的一再嘱托,所以我们的活动是低调中进行,未敢做任何声张,但即使这样,闻讯而来的符权宗亲(祖籍四川重庆,现工作在太原)还是坚持要在太原为我们誓师、饯行。在符权宗亲的豪爽和慷慨下,真的一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激情油然面生!
在太原我们稍事逗留,中午一点左右,我们即开始驱车赶往寻根的第一站— —洪洞县。
洪洞县,我们之所以将其列为寻根的第一站,倒不是因为一个传说中的故事—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事实上在我们先前的准备工作中已经查实江苏丹阳、浙江余姚族谱中都记载了迁徙始祖寄居于河东(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也泛指山西)的事实,山东郓城的符氏族谱更是明确提到“明初自晋迁鲁”、 “始祖官庐公于明初洪武初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自山东郓城南四十里符楼定居”;而且我们还通过不同资料查实今天洪洞县仍有符氏人口聚居,且其堂号为“惠民堂”,而惠民堂的来历又是因彦卿公曾孙符惟忠的缘故,如果上述事实能查实清楚或能确定之间的联系恰好能解释我们今天存在的疑问,但这都有待我们实地考证。
当我们赶至洪洞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因不便会客,我们索兴直奔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如今的祭祖园倒真是气魄,现已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点,一期工程就投资1.1亿元,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一堂两阁”、祭祀广场、玉带桥、洪崖古洞等等,好是壮观!进入园区,我们信步走来,虽是内心深处感慨于其浓浓的大槐树的根祖文化底蕴,但几个关键之处却是让我们四个怀有猎奇心理的“游客” 大跌眼镜,祭祖园出售的有关洪洞县移民的书籍可谓充栋,但有关我符氏家族的信息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毫无新意,而且是不明其故,询问售书者亦是一问三否;在祭殿中我们虽找到了符氏先祖的灵牌,但遗憾的是不是其原先介绍的六号橱,而是七号,这到无大碍,关键的是六号橱竟然供奉着“苻氏”!不知是园方的疏忽,还是真的就证明了洪洞移民本就是个传说中的故事,园方岂能不知“苻姓”早在宋代就已绝迹,其又怎能参与到明初的大移民中呢?我们本不是真正的游客,所以剩下的活动也就成了走马观花般,草草结束了我们的猎奇行动。
晚饭后我们紧急磋商,看来唯一的希望只能寄存在拜会洪洞县史志办主任、大槐树移民史专家张青身上。
第二天一大早,彦明宗亲就去踩点,摸清了去往史志办的路线,我们也得以轻车熟路,片刻功夫就赶到县政府大楼。真是好事多磨,一波三折,本是满怀欣喜,但等我们敲响史志办的房门时,我们听到的只有“咚咚”的回声,那个再熟悉不过的“请进”的声音却迟迟没有传来!但我们依然表现出超然的赤诚候在门外,一刻钟、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我们终未等到我们的解惑人!抑许是上苍的安排,考验过我们的诚心后还要考验我们的智慧,新基宗亲不悔是领导的风范,三转两转,兴冲冲地跑了回来,一声令下:“走吧,去县政府招待所!”还未等我完全醒悟,我们已站在政府招待所四楼一房间的门前,尚未敲门,里面走出一位朴实的中年人,一问竟是张主任的司机,这下真的让我们喜出望外!经司机刘师傅介绍,张主任正忙于编写本地方志,而且正要出门参加重要会议,我们知道机会难得,时间珍贵,即使能与张主任会面,也将是匆忙之中。我们四人被让进房间,不敢高语,低声筹划着询问的方案,小刘师傅倒是一幅热心肠,不时的倒茶递水,虽是缓和了不少尴尬的气氛,但并未打消我心中紧张的念头!张主任的书籍我们是读过不少,对其大名也知晓一二,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正宗的科班出身,不仅著作等身,多次参与大槐树寻根祭祀园的设计工作,而且为官一方,对其心目中的形象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儒者,就是一个大腹便便的父母官,其码也会是一个戴着二炳、叼着烟卷走路的人。正如是想着,门外走来了一壮实的汉子,典型的北方忠厚老实人身影,没想到小刘师傅第一个站了起来,开口向来人介绍我们就是候他多时的客人!听刘师傅一言,我心中顿时一惊,但内心深处却是贴近了进来的陌生人— —他就是我们要等的张主任了!不知何故,跟张主任的谈话很是愉快,尽管张主任并未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团,但张主任还是热情地帮我们查阅资料、翻阅典籍,一点没有大学者或做官人的架子;知道我们还要做实地考察,张主任又热心帮助我们确定方位。因已得悉张主任公务繁忙,我们不敢做过多打扰,临别时张主任并告知我们如有新的资料将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
拜会过张主任,虽未使我们寻根的第一站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内心深处不再有先前的那种渺茫和空旷,反是感觉得到了一种母爱般的抚慰。离开政府招待所才十点多一些,因为寻根的时间紧迫,我们不敢做片刻停留,又驱车赶往广胜寺镇北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