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玉镯“假一赔
有位顾客在王府井的一家商铺里买了一件上万元的玉镯,这家店铺打出的口号是“假一赔
根据合同法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顾客与商店之间买卖玉器的合同成立,双方存在买卖法律关系,本案中商家出售该商品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给顾客,其行为已构成欺诈。由于店方事先具有假一赔十的承诺,因此该承诺应视为双方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
4
遇事要客观冷静
不要偏激
北京朝阳区有一片别墅,卖给了不少业主,这些房子的房产证一直办不下来,70多户业主拖了10多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诉也没用,一度陷入僵局。有业主想要打官司,并且咨询日常的电费、水费、物业费要不要继续缴纳。我告诉他一定要缴纳,因为这是两回事,要证明业主是诚信的一方。在打官司时,很多人建议进行集体诉讼,但是我认为不如先打赢一场官司,夯实了,胜诉了,就能对其他业主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
正如之前所料,最终胜诉。其中,肯定是一波三折的,克服了不少困难。这场官司打赢之后,其他业主也纷纷打赢了官司。
所以说,遇到事情一定要客观冷静,不要偏激。当事人有时脾气很大,认为自己在理。但是要记住,得理也要饶人,有话好好说。人要让别人心悦诚服,方式方法很重要。
5
夫妻财产的所有权
在人的一生当中,婚姻关系也很重要。在夫妻关系中,则有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在夫妻财产中,有共同所有的,有各自所有的,也有部分各自所有的。
我认识一对夫妻,妻子是台湾人,丈夫是大陆人。丈夫在北京从事很多艺术方面的工作,是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但是这位妻子嫁到北京来,生活有点不习惯,一直想回到台湾,平时两个人就聚少离多,矛盾越来越深。有一次,妻子在香港,发现丈夫在QQ聊天中和一位大学女同学有点暧昧,认定他有外遇,调解不成,告上法庭。一般来说,法庭会偏向保护女方,但是她所提供的证据没有被采纳,她所怀疑的内容不是认可的法律事实。
夫妻两人最终离婚,女方要求男方提供孩子的生活费。男方说自己居无定所,没有房产,只能提供很少的费用。女方要求按照台湾的生活水平,每月提供3000元,而男方只愿意提供600元,最终法庭判定1500元。在判决时,男方女方都很不冷静。其实,男方的收入很高,但是女方不知道。夫妻双方在收入方面,最好能够做到透明,否则很难调查取证。
6
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
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一对老夫妻,丈夫在临终前立了一份自书遗嘱,即自己亲自书写的遗嘱,主要内容包括:由大儿子全权处理自己的后事,所有钱物由两个儿子平分,住房为购买,妻子魏某享有居住权,房子最后由大儿子继承。丈夫去世后,妻子魏某感觉不对头,找儿子协商重新分割财产,并要达成一致意见。魏某诉至法院,要求财产重新继承,房子归自己所有,并分割其夫妻共同财产。
魏某与其丈夫生前的住房及其名下的存款、家具、钱物等均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共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有共同处分的权利,魏某应当占有一半的份额,而剩下的财产才能按照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的原则进行继承。所以法院作出判决:住房产权的一半归魏某所有,另一半归长子所得;继承财产中存款一半归魏某,另一半扣除长子垫付的医疗费、丧葬费后由两个儿子平分,家中电器等物品一半归魏某,另一半由两个儿子平分。
7
合同涉及数字
要大写
生活中,签署劳动合同时注意:应签订正式规范的书面劳动合同,仔细推敲用人单位提供的格式合同。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试用期限。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资、奖金及其他费用。注意劳动合同中对商业秘密等的约定。注意劳动合同中对培训的约定。注意劳动合同中对违约及风险抵押金的约定。最后劳动者还应了解一下其他的细节问题,例如当合同涉及数字时,一定要用大写汉字,以使单位不生歧义;另外要注意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和附加条件(如签证、登记);合同至少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妥善保管;双方在签订时如有纠纷,应通过合法方式解决。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之前,最好应该认真学习和了解一些劳动法律和法规方面的知识,例如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保护和保险,法律责任等。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对自身安全、休息、加班等方面的保护。
我国刑法规定了合同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其与一般的利用合同的民事欺诈不同,一般民事欺诈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能及时弥补损失。合同诈骗对于当事人而言,所遭受的损失也更大。而两者区别的关键之处在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
记者 桂国 王鑫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