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湘川渝符 >> 内容

符爱农

时间:2015/12/1 11:39:56 点击:

  核心提示:10年捡拾3万节废电池 ...

一、人物简介

符爱农,女,中共党员,79岁,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松树桥社区居民。

二、事迹概述

她是媒体眼中的环保达人, 10年间义务捡拾废电池3万多节,被群众称为电池婆婆,她是邻里眼中的热心肠,从帮助孤寡老人,到组建环保团队,60年来,她在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因为乐于助人,她成为渝北区义工之星,登上社区名人墙,她的家庭因为热心公益,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三、详细内容

俗话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几十年来,渝北大地上也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典型,他们干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们把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做成了习惯,积少成多,他们就成为了让人仰望的大树。

有这样一位老人,60年来,她跟随丈夫,从海南到重庆,她在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从帮助孤寡老人,到义务收拣废电池,她是媒体眼中的电池婆婆,是邻里眼中的热心肠,更曾因为乐于助人,上了社区的名人墙。她就是曾经获得渝北区义工之星称号的79岁老人符爱农,而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不仅自己做好事,行善举,更带动全家人一起做好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受到了周围邻居的一致称赞。

远近闻名环保达人

19992月,相濡以沫的丈夫离开人世,符爱农也已经退休,彼时的她,住在龙溪街道松树桥社区的红石路。儿女们本来想着老人年纪大了,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享享福,但闲不住的老人,开始了新一轮忙碌。

2001年在一档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中了解到一节废电池可污染1平方米的土地,而被污染的土地所种植的蔬果很容易使人患上败血症和癌症等重病之后,从那以后,年近7旬的符婆婆趁着每天早上散步的时间,带上一只塑料袋或编织袋,从龙溪镇步行到五里店,再绕一大圈从龙湖走回家。十几公里的路程,符婆婆要走近3个小时。沿途看到废旧的电池,她就弯腰去捡,有时她还会掏出别在腰间的镊子,专门用来挖埋在土里的旧电池。寒来暑往,符爱农坚持十多年时间,走到哪就捡到哪,收集废旧电池3万余枚并移交环保站,作为有毒有害的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处理。

街坊邻居最初笑谈她闲来无事,家人最初抱怨她执拗,但她最终以自己的执着和信念感染了身边所有人,她的子女、孙女主动帮她收捡,附近的小学生、退休职工、周围居民都把捡来的或自己用过的废电池主动交给她。就这样,一支电池小分队自发组织起来,他们在街上、家中搜集废电池,然后送到符婆婆的家门口。符婆婆不在家,他们就将废电池挂在门把手上。渐渐的,社区里的居民也受到了小分队的感染,他们不再乱扔电池,而是自发地,把废旧电池收集起来,交给自家孩子,或亲自送往符婆婆家。大家都亲切的称呼符爱农为电池婆婆

对此,中央电视台、《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她保环境、爱生活的先进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符爱农也被左邻右舍推选为街道的小巷名人,她的事迹被搬上了龙溪街道社区文化墙。

时时不忘感恩社会

符爱农十余年来义务搜集废旧电池的事迹,仅仅只是他们这个家庭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冰山一角。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参加海南岛部队营建工作时,符爱农和爱人王修太就已经开始热心助人,他们为部队周边的贫困孤寡老人缝制新衣,逢年过节看望慰问。

1956年符爱农随王修太转业来到重庆后,经常组织家属捐款捐粮,帮助困难家属渡过难关;在他们家庭负担沉重的情况下,仍然拿出家里为数不多的粮票和存款帮助职工家属10余名渡过难关;同时,还无微不至照顾地质队附近3位孤寡老人整整16年。

1980年至1988年,符爱农随王修太在合川南江水文地质队工作,为了能给驻地山上的职工解决吃菜难的问题,年过半百的符爱农义务给山上职工、家属挑回各种蔬菜、副食品共达12万多斤,总行程1万多里路,背坏了四个背篼、挑烂了三副箩筐、用坏了两杆称。

19992月,王修太病故,年已65岁的符爱农本应安度晚年,但她却闲不住,不顾年老体弱,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和几位离退休人员把龙溪镇绸厂及附近进城打工农民的流动(留守)儿童组织起来,给他们讲故事、讲传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形成良好的人生品格;给他们讲解消防、交通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组织他们在节日慰问孤寡老人,继承发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奉献精神感染身边人

在符爱农和王修太两位老人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子女也都乐善好施、扶贫帮困。长子王升文在一次安装钻塔时因为帮助工友不幸牺牲;长女王升兰将父亲去世、母亲残疾的小姑子从8岁抚养至成人;其他家庭成员也在198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非典、2004年开县天然气事故、2008年汶川地震及周边国家海啸等事故中带头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如今,这个家庭已帮助了数百余人。有人问,符婆婆,你们这辈子帮助了这么多人,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你们去坚持? 她说,我三岁没了父亲,五岁没了母亲,八岁又在地主家做苦工,是这个新社会给了我和我的家人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回馈社会。我的大儿子因为帮助工友离开我们时才仅仅21岁,他还没有成家,作为母亲和家人,我们从不后悔和遗憾,我们要守住这份荣耀,更要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今年5月,符爱农的家庭在全国妇联评选的全国最美家庭中当选,这也是对她大半辈子爱心助人的充分肯定。

作者: 来源:华龙网
二维码分享:
符爱农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