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挖地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草根挖起来,把泥巴抖了,然后再把牡丹根埋进去。”今年35岁的巴山源农业种植基地总经理符仕伟,在指导工人栽种牡丹时,总是不厌其烦。
2002年,符仕伟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巴中。一心想干出个名堂的他开过服装店、外出打过小工。然而,在经历无数次尝试后,还是一事无成。沮丧之余,2015年,符仕伟回到老家——南江县大河镇。
在看到家乡满山杂草丛生的荒芜土地后,符仕伟有了扎根老家的想法。“我本就是农民的儿子,何不回到农村利用废弃的土地做些事呢?”说干就干,符仕伟立马开始筛选项目:饲养牛羊?资金有限,难成规模;种植蔬果,周期太长,收效又太慢。最终他想到了以前在外务工时看到的一个项目——牡丹种植项目。
在咨询业内人士后,符仕伟得知,牡丹全身都是宝,比传统农作物收入高出了10倍多。他喜出望外,立马向在外包工的哥哥借了一笔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在太平山村租赁了1000亩土地,并引进价值20余万元的种苗进行种植。
然而就在种苗拉回到基地时,恰逢连续半月的大雨和酷热,种苗根部开始陆续腐烂发霉。“那时候晚上瞌睡都睡不着,头发都急白了,压力非常大。”心急如焚的符仕伟急急忙忙找到技术人员寻求帮助,在挽救了大部分种苗后,符仕伟终于松了口气。为了不再出现意外,后续的聘请工人、挖坑打窝、施肥浇水等工作,符仕伟都亲历亲为。
在度过了一个个焦头烂额的日子,经历了一次次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后,符仕伟终于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缤纷的色彩。“看到牡丹花开始起苞苞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感与满足感。”站在山顶,眺望着这1000余亩色彩斑斓的土地,符仕伟满怀喜悦。
如今,牡丹花已经结出了果实,符仕伟又在心中开始规划更大的蓝图。“我想在基地打造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四季有花看,四季有蔬菜水果吃,让游客来了有吃的、有住的、有耍的、有看的。”符仕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