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留世的符氏族谱中,最为悠久、最为全面、保存最为完整的要算是民国廿七年版海南系《义阳堂符氏族谱》了!据该谱记载:民国廿七年(1938)修谱时仅发起人就有一百八十余名,如果再连同校对员、纂修员、采访员、记录员、会计等,动用人数竟达六百余人,历时五年方才告捷,所修卷本一百零一本之巨,实乃规模空前!祖宗之荫德,家族之幸事!宗乃族之根,谱乃族之脉,敬宗方修谱,修谱实修德!时国难当头,民族危危,符氏先祖实怀爱国爱家之志,敬宗收族之心,爱家报国,修谱续牒,有功于民族,有益于社会!
然时世之多变,岁月之苍桑!时至今日符氏家族浩繁的巨著,厚重的功德,已成孤本,苍劲于新加坡符氏社的宗祠内!呜呼!是上天之感召,还是祖德之庇佑?!良知的世人不得不为之惊叹,飘洋在外的符氏后人更为之感慨!于是在新加坡符氏社的倡议下,东南亚诸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丹麦符氏族人积极响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将唯一得以传世的家乘――民国廿七年版海南系《义阳堂符氏族谱》――缩影出版,亦即今日世人所能看到的十卷本《符氏族谱》。
依祖上之传统,谱牒需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方能确保祖德未泯,香火永续!公元一九九六年,在第八届世界符氏恳亲大会上,经新加坡符氏社社长符建轼宗亲提议,距上次修谱(民国廿七年)已是时隔六十多个年头,再次续谱及不可待!于是经大会批准,一致通过,决定以新加坡符氏社重印版符氏族谱为基础,再续前谱!然时过境迁,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该次修谱的困难并不减当年。时代的弄潮儿飘忽不定,物欲的刺激下,宗族观念弱化,故修谱工作事半工倍,失修的族人增多!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新加坡符氏社社长符建轼宗亲,泰国符氏社理事长符致炳宗亲及海口符国海宗长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族谱最终得以续修成功,这也即是二零零三年完成的三十八卷本的《符氏族谱》(附电子版《符氏族谱》光盘),实亦是符氏家族彪炳千秋的又一重要功德,而且该次续谱考证出了北宋严州刺史符彦伦公族系符渚公支,并成功实现联谱。
近年来由于工作之便,时常至大陆出差,兴趣使然,经常接触各地各支的符氏族人,但不尽然的是,也深深感慨于宗亲意识淡薄,宗族历史凌乱!中华民族本是最为注重血脉情愿的一族,时下之光景,反倒似是无根的一代!放眼世界,寻根意识渐却兴盛!走进新时代,创造新历史,固然需要扬弃,但祖宗不可抛,祖德不可弃!我符氏家族本是源自姬姓,而且为最为贤者的周公之后人,世代嫡长,直至雅公;我们应告知新一代的年轻人,我符氏历代高祖贤者如云,功德无量;我符氏家族历史有着无比的荣耀。我们需教化新生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根联谊,追宗溯源,修谱续牒,敬宗睦族,方能光前裕后,继往开来!
撰文于2008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