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5月20日上午8点至11:30
地点:浙江省余姚市新玉立宾馆一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来自各地宗亲代表约25人左右
主持人:符海朝
秘书组:符孟标、符台、符永利
记录人:符永利
今天是年会开会的第二天,上午有三个议程:先是讨论《琅琊符氏文化志》草稿,再是安排下一年度工作,最后是大会总结。
□在会议刚开始,由来自广东雷州和家村的符英豪宗亲介绍位于和家村的诰封亭和几座老宅,时代在清代与民国,有图片和文字资料。
五、讨论《琅琊符氏文化志》第一草稿
1、符云俊
(1)关于《文化志》第一卷的符氏起源,能不能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述,而不是从雅开始。从黄帝到雅公这一段历史篇幅不会长,加一页即可。
(2)《文化志》第三卷的文化成就方面,对符氏的思想成就应该加以概括、总结、提炼,可以分领域、时代等几个层次来写。
2、符节明
(1)虽然冠以《琅琊符氏文化志》之名,但从整个姓氏来讲,也需添纳战国以前的历史,即补充从黄帝到秦的历史。
(2)卷一讲述符氏起源与发展,可以考虑分阶段,比如第一阶段从黄帝到先秦,第二阶段从雅公到存审公,第三阶段等。并且最好能做一张世系表。
(3)除了特别有名望的,从唐到宋的其他符姓人物也应该予以记述。
(4)不能忽略各地的堂号,避免遗漏,堂号要收集齐全,能够罗列完整。
3、符孟标
孟标秘书长对《符氏文化志》的编写情况和存在问题作了通报。他指出,卷一在论述符氏起源与发展时采用了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在究明雅公何时到达秦国的问题上,推断证据均使用的是正史资料。雅公到秦国的缘由问题,本志引用了
4、符英豪
指出人物卷中几位广东籍名人资料的几处错误,如《琅琊符氏文化志》(草稿)第115页(符兆鹏)、第116页(符兆纶)、第169页、第224页等。
5、符台
(1)主要对人物卷的编写作了简要说明。见《琅琊符氏文化志》(草稿)第68页,讲述了编写工作的概况与背景、宗旨、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完善修改建议。
(2)符台提出此志要有专业人士的参与;初稿要先在研究会内部初审,进行框架式、原则性的修改;广泛征求各地宗亲建议;确定时间进度,保证修改时效。
(3)入选人物的标准问题。军政界要副处级以上;文教艺界要副高职称以上;名人没有固定标准,可按名气大小来定;企业界按资产多寡来定,但资产不易统计。这项工作吃力不讨好,容易产生争议。
(4)《文化成就》卷要归纳提炼,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思想成就,而不应与人物卷重叠。比如“厚德、尚武、重教”即可以归纳为符氏宗族的文化特点。
6、符海朝
(1)不能硬搬套用《琅琊王氏文化志》的模式。符氏人少,挑不出那么多的名人。应该有足够的量,但也要保证一定的质。绿叶为主,尽可能多拣红花。
(2)此书大约放在明年10月前定稿、出版。修改不宜仓促。
(3)经济界名人,要有足够的财力,这些资料需要各地宗亲提供反映,然后补充进去。
7、绩熙会长
回应符节明宗亲的问题:第一,不少家谱,不见从黄帝叙起的状况;第二,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众所周知;第三,从史上第一个姓符的人雅公说起比较合理。
8、符君健
关于卷五附录部分,感觉自己手头资料太少,希望大家提供墓志、碑文等资料。
□有关碑文翻译问题。需不需要翻译成白话文?
9、符志成
应该翻译,这样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可以扩大宣传普及面,这也是我们编志的目的之一。符志成宗亲接着又回应了符雅公得姓的年代问题,下限大约在秦统一之前。
10、绩熙会长
《琅琊符氏文化志》一定要配合中华书局的要求,不登广告,碑文保持原样,不宜翻译成白话文。
□绩熙会长向大会介绍了来自陕西省凤翔县的符永利宗亲,永利宗亲作了简短的发言。永利宗亲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曾在扬州文博单位工作,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考
六、下一年度工作安排
1、《琅琊符氏文化志》为头项工作
卷一《符氏起源与发展》负责人:符孟标;
卷二《代表性纪念地与纪念物》负责人:符永利;
卷三《文化成就》负责人:符海朝;
卷四《琅琊符氏名人》负责人:符台;
卷五《附录》负责人:
各卷负责人需要与各地联系,自己分工写作。
2、课题:普及版的《符氏宗族人物故事》
3、以后的年会改为工作会议。会员要提交论文,或要有突出贡献。
4、年会的组织形式。
5、配合、支持余姚办好明年的第十六届符氏恳亲大会。
七、大会总结
符绩熙会长作大会总结报告(按:会议开始原定由符志成副会长作总结报告,现改为绩熙会长致总结词)。
欢聚余姚,挖掘符氏家族历史,探索符氏文化,这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此次年会不仅探讨了相关重要的研究性问题,而且讨论了《琅琊符氏文化志》草稿,这将有利于本志的下一步编写与完善。我们还就明年恳亲大会的筹办,作了有益的讨论,大家一致努力,一定能做好明年这次大会的准备工作。最后,再次致谢余姚主办方,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感谢大家!明年余姚再相会!
□附记:绩熙会长重申年会举办规则。余姚年会是豪华型的,不可模仿,其实不需要这么奢侈,只要有会议室、投影仪,能食宿,能负责提供市内交通工具即可;年会以邀请函为证,每地限一人;研究会拨付给当地主办方两万元会议经费;要本着为主办方节省费用的原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