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法院法警陈冠兴发现,那个经常骑摩托车来法院开庭的老人,好久都看不到了。
63,他的岁数;30,他每次从家往返文昌法院的公里数;4518,他16年在文昌法院参与陪审的案件数。随着他生命的戛然而止,这些数字再也不会变化了。
陪审一起案件只有35元补贴,且奔波劳累。在别人看来很不划算的工作,他硬是坚持了16年,并且乐在其中。他还担任文城镇横山村党支部书记,且常年患有心脏病。但法院每次有案件叫他,他从不推脱,总能按时出庭。
他叫符旭,文昌法院人民陪审员,全国优秀人民陪审员。
“陪审员老符总是随叫随到”
文昌法院民庭法官李影影5年前刚到法院的时候,经常看到符旭进进出出,“我开始以为他就是法官,后来才听说符书记是我们的金牌陪审员。”
为何叫金牌陪审员?李影影慢慢有了体会。法院的陪审员是从各行各业的人中挑选出来参与庭审,并协助法官调解案件的。由于陪审员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他们无法到庭时,法官打电话让符旭来顶替,他总说有时间,并且无论刮风下雨,总能按时到庭。
因为陪审案件的数量多,符旭的法律知识也得到了积累,对待案件比很多法官还要严谨。“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些项目老符算得比我们还清楚。”文昌法院民一庭庭长云平山说。
“‘编外法官’也要守住法律底线”
法院审理的都是本地案件,符旭免不了会碰到熟人,但凡有人说情,他总是铁面无私地回绝。
在符旭参与陪审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中,被告人张某的父亲是
“我虽是‘编外法官’,但同样要守住法律的底线。”符旭总说,只有自己身正了,才能对得起陪审员这个称呼,也让当事人信服。
“我就是喜欢这份工作”
“他是我们的好书记,总把大伙装在心里。”横山村副书记云惟桑记得,2010年10月,文昌发大洪水,水淹到二楼。符旭带领村委会工作人员到镇上买来泡沫板当船,亲自下水将村里的孤寡老人都解救了出来,一连忙了几个通宵。
16年陪审4518起案件,这比很多法官审理案件的数量还多。很多人都疑惑符旭是如何平衡好两个角色的?
其实,他用的就是最笨的办法——逼自己。妻子赵美琼这样描述丈夫的日常生活:早上5时起床填写各种资料,7时骑摩托车去法院开庭。如果案件多,要开庭到下午6时才能回家。晚上吃完饭还要处理村里的事,睡觉前看法律书充电。
因为符旭有心脏病,平时走路都大喘气,很多人劝他不要这么累,但符旭说,他就是喜欢陪审员的工作,帮人调解还能学法律知识。符策皓记得,2007年父亲被评上全国优秀人民陪审员时非常高兴,领奖回来不停地讲他在北京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