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宗彦贤达 >> 内容

黎族藤灸传承人符书铭行医数十载传承发扬黎医养生文化

时间:2016/10/28 8:01:06 点击:

  核心提示:几十年来,符书铭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黎族医药。如今,他在恒康元中医馆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公布其《符氏藤灸口诀》、《藤灸三元六通道图》等黎药“秘方”,让黎医养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并得以传承。...

植物可入药、动物可入药、昆虫可入药、矿石可入药、雨露亦可入药……在善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黎族同胞眼里,世间万物都是上苍恩赐给人类的宝贝,它们既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还能治疗人类各种疾病,使人得到健康生存,人类得以永续发展。

  作为一个生活在海南岛的古老民族,黎族同胞在大约三千年的生息繁衍中积累了大量的民间用药经验,黎药在用药方式上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黎族有语言无文字,黎医黎药的传承依靠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每一个老黎医就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珍贵的“口书”,又因为黎语除本民族之外能听懂的人不多,旁人看来,黎医们口述的草药、验方就是无字“天书”。

  在海南多年,关于黎医的故事听得很多,有朋友传来的,也有身边人身边事的亲历。

  26日,记者走近了传说中很神奇的黎医,在海口恒康元中医馆拜访了出生于海南东方市的黎族藤灸第六代传承人符书铭。

  符书铭自幼跟随祖奶奶辨认黎族草药,学习黎族医术。与很多老黎医不同的是,符书铭接受过专门的医学训练。

  通过对本民族医学的研究以及对老黎医的走访,符书铭认为,黎族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与热带雨林为伍,衣食皆为植物所赐。所以,黎医黎药的产生源于黎族先民对生产生活经验的认识。

  据相关黎医研究书籍论述,黎医融药、医、护为一体。在治疗方面,黎医传承下来的有完整的治疗泌尿系统、妇科、骨科、风湿、皮肤、毒蛇咬伤等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用药。特别是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接骨、中毒、虐疾等方面的治疗,至今还在海南省中南部黎寨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黎族医药尚未列入“中国民族药”范畴,挖掘抢救黎族医药的价值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和足够的重视。与苗药、藏药、蒙药、维药、彝药、傣药这六大民族医药相比,如今挖掘、抢救和利用黎药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黎族验方至今仍分散在民间。传承链脆弱的黎族医药面临着还未被现代文明接纳,就将消失殆尽的危险。

  “黎族医生所利用的药物基本上是在周边环境中能采到的植物,平日采集黎药时,多部位可入药的植物,能用叶的则不用茎,能用地上的部分就不用地下的部分,对药用植物资源有意识地加以保护。”符书铭说,黎族的这种用药方式,极大地保护了海南的植被在三千年中没有遭到破坏性的砍伐。

  但随着现代生态环境的迅速变化,天然绿色植物面积的日益缩小,曾经广泛存在和应用的丰富热带药用植物资源正在悄悄地消失。“原来在家门口就可以采到草药,后来只能跑到深山老林里找,现在许多深山老林也被破坏,黎族草药的生存境况堪忧。”符书铭忧心地说。

  除却原料来源日渐稀缺,缺乏资金投入、找不到继承人也是黎族医药面临的两大困境。

作者:张茜翼 来源:中新网海南
二维码分享:
黎族藤灸传承人符书铭行医数十载传承发扬黎医养生文化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