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天翻地覆、换了人间,特别是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欣欣向荣。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奔向社会主义“小康”,阔步前进。“革命自有后来人”,符克烈士的爱国门第,光荣之家,继往开来,后继有人。
符克烈士的胞弟——
符克烈士为国牺牲后,
符曼芳——符克烈士的独生女儿。她从小受到了革命家庭的抚育、熏陶和影响。父亲牺牲时,她仅仅4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斗争中,不断地茁壮成长,虽然从小受苦和艰难挫折,但她发奋向上,安静沉着,质朴好学,追求真理。两出国门,两返家园。她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为了继承父志,参加祖国建设,她放下海外的优越生活,1952年由越南回国读书。在中学读书时,按规定享受了烈士子女生活待遇。195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翌年同李光邦同志结婚。1962年毕业于海南师专中文系(现海南师范学院)留校在图书馆工作。她不是读图书馆专业的,但服从组织分配,党需要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有些同志认为图书馆工作只是借借还还,用不着什么高深的学问,也有人认为图书馆工作比别人低一等。有些同志对她说,你的丈夫是学校的领导人,为什么不调整一个好的工作呢?但她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一门科学,高等学校图书馆是校内图书资料情报中心,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安心和热爱图书馆工作。更不能因为丈夫是领导干部,则随心所欲调整工作。三十多年来,她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工作,从外行到内行,1981年评升中级职称,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到担任图书馆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诚诚恳恳,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忠心耿耿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被评为党的先进工作者,并获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发给长期(25年以上)在高等学校从事图书资料情报工作纪念证。国务院教育部长何东昌在纪念证上书写“书海指航”的题词予以勉励。特别是,她快要接近退休之时,为了庆祝海南解放四十周年和1988年海南建省,曾于1989年同李兴梅馆长共同提出编写《海南大事记》一书。作为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礼物给党和人民,以报答党和人民对她的栽培。这是很有价值又很繁重的一个科研项目,但经过他们十个月的耕耘,终于编纂成书,后来更名为《新海南纪事》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符曼芳任副总编辑,并亲自负责1950至1959年10年的资料编辑工作。全书记载着海南解放后四十多年来的政治、时事、年事、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物产、风情及人文等大事记。她是付出了汗水和代价的,为海南人民做了一件有益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事,为海南特区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符曼芳同志回国读书,不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观点,并且处事、为人都以父亲为榜样,对己严,对人宽,工作认真负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海南师范图书馆担任领导时,有关图书管理专业,不懂则专心钻研,勤奋工作。她认为要搞好图书馆工作,馆舍建设,队伍建设,采购新书,扩大馆藏,搞好改革开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她担任图书馆领导工作之日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出色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任务,多次得到广东省高教局的赞扬。在文革的年代里,由于丈夫是“当权派”而受株连。对所有不公正的对待,她都泰然处之,不但没有过怨言,而且老老实实地做她认为应做的工作和应尽国家干部的义务。她相信党、相信群众。她历来认为,既然要革命,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符克烈士为国牺牲已半个世纪了。海南省委和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为了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的革命精神,经省委书记许士杰同志批准,于1990年4月28日,在符克烈士牺牲的所在地树立起符克烈士纪念碑,现今纪念碑已巍然屹立在定安县翰林镇,立在人们的心目中,永存万世,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