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瑛(1881-1951),又名建勋,字挚予,雷州市白沙镇和家村人,生于小商家庭,少而聪颖,时适逢清末维新运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他离家到广州方言学堂读书,学业大有长进,该校学制三年,专门培养翻译人才,毕业后拟派搞洋务工作。
民国三年(1914年),符瑛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读书,民国八年毕业,同年参加北洋政府在太和殿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被录取派往外交部工作,任佥士,他生性耿直,慎微尽职,不慕高官厚禄,在外交部任职期间,曾被派任法国使馆随员不就,后派驻缅甸大使也不从。对外交工作深恐不善而误其前程,民国十六年(1927年),民国政府迁都南京时自动辞职回乡。
民国十九年(1920年),符瑛任海康中学校长,学校初创,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他励精图治,严谨治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完善,同时他非常重视学校的体育运动和体育人才的培养,向省政当局不断输送一批像蔡朝贤,陈日贵的体育尖子,从而开创海康群众热爱足球运动的优良传统;
回乡期间(1933年),他应故乡贤老的邀请,同合兴镇镇长符卫东一起参与本村大地主符荣伍和符永茂等人纠缠不休积怨的调解,由于协调方案不合符荣伍的意愿,差点受到符荣伍老婆的暗害,符卫东因而被毒死,他发誓不再理会村庄发生的任何事情,从而引发村庄长期内斗,导致村民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灾难。
民国23年(1934年),远赴广州聘任陈济棠创办的囊勤大学任国文讲师.;民国25年(1936年),应县长赵廉的邀请,他回乡任海康县教育局长。
民国32年(1943年),符永茂组织汉奸武装追随日本侵略军占领雷州,当任日伪和平队司令后,村民纷纷参加和平队充当伪军,他宣称自己不是和家人,逢年过节,到遂溪县洋苷墟度过。
日本投降以后,共产党游击队派代表联系符永茂,力劝其带伪军武装归附共产党,共同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符永茂徘徊不定,征询当时从海南撤回雷州的日军首领:他们已是落难之人,不便决定,由符永茂作主,何去何从,难以权衡,当时国民党也极力拉拢他,他拜访了符瑛。
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相依为命的父老乡亲,符瑛不计前嫌,给他建议:我们村与国民党有宿怨,归附共产党是不错的选择,但国民党当局不会放过我们的村子,符永茂接纳了符瑛的建议,带领我们村的武装追随了国民党,当上雷州国民党守备司令。为了防止国民党反符派的暗算,他同时建议:我们村的武装分不同地方驻军,由符学义带一部分人驻守杨家镇,符焕英带一部分人驻守南兴镇,符春茂带一部分人驻守雷州城。后来由于种种变故,我们村子并未逃过劫难,但得到符瑛事先预见布局,我们村子幸而没有遭到灭顶之灾。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他继续在县内或他乡任中小学校长或受聘任教员,1951年病逝,葬于故乡村后山坡,亨年70岁,1988年其后人立碑,碑刻“浩气长存”,其生前浩爱古诗词,著述较多,均失传。
其育有二男,其照,其仁,次子符其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后留校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任教于海康师范学校,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