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历史悠久,是一方古朴厚重的热土。有记载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县境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从事渔猎,农业等生产劳动。商(约公元前16世纪)至南朝宋(公元420~479),县境相继为巴国、巴郡和巴西郡垫江县(今合川地),先巴文化和巴文化土壤深厚。秦汉为巴郡地,南朝置汉初县,蒙古至元四年(1268)设武胜军,后升定远州,历朝历代设置县、军、州、府,建制的历史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现隶属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四川省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嘉陵江中下游,处于东经105度56分—106度26分和北纬30度10分—30度32分之间,海拔由西向东逐渐降低(360—210米)。全县辖31个乡镇、515个村、27个社区、501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总人口85.2万,其中农业人口73.7万,非农业人口11.5万,森林覆盖率23.82%,耕地面积45.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62亩
对于武胜符氏来源,由于我们手中的史料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我们很难定论。我们倾向三种说法:湖南衡阳说、湖北麻城孝感说、“外来移民”与武胜土著符氏融合说。
原县族人大都从其“湖广填川”说。我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行了多方考证。经考证,武胜、广安、岳池、邻水的大多居民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武胜县志》载:“康熙年间(1662-1722),‘湖广填川',先后由楚人蜀来县定居的有范、王、曹、陈、马、黄、童、彭等60多姓”,后未见详述。据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庆、合川、南溪、广安四地58份族谱作了研究,清代以前入四川的118户,其中湖广占有85户,而这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湖广填四川,如岳池傅氏,邻水甘氏,唯未有符氏的只言记载。麻城孝感乡之说难以定论。
据《从黄帝到雅公之后》(符永光编著,2010年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P570-571)载:雅公之后代最早迁居地向关中以南乃至今四川、重庆、甘肃一带是有可能的,其理由是雅公之子符翊(第二代),孙子符宽(第三代)分别于秦始皇与秦二世时任巴郡太守。符宽之子符达(第四代)于汉文帝时任江州刺史。秦时的巴郡,地处今重庆市北近百公里嘉陵江北岸【秦于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一说初置阆中县,后移治江州县,今重庆市),郡初辖江州(治今重庆)、垫江(治今合川)、阆中、江阳、宕渠(治今渠县)、符县6县,后陆续新置5县】,而现在的武胜县,是四川东部的一块沃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远溯秦汉,即属巴郡垫江县,南朝齐始置汉初县,元立定远县,民国三年更名武胜。 巴郡至三国蜀汉时期才移治今重庆市区。秦时往南四川、重庆,一般是从今陕西汉中至安康一带南下,较为方便的水路是嘉陵江(长江第二大支流,挟秦岭风雨而南下,历九曲回肠入长江,流经武胜117公里)。符翊符宽父子都是巴郡太守,符宽之子符达(第四代)于汉文帝时任江州刺史。当时其家属理所当然在巴郡.....从秦朝符翊符宽父子任巴蜀太守,汉代符达任江州刺史来看,符氏族人最先生息地应是今陕西、四川、重庆诸地区。时至2010年清明会后,随着族人提供家谱资料的越来越多,结合很多族人先祖难以和系,成为散谱的情况看,我想武胜符氏应该有县土著符人。县域流传的另一字派“国正天心顺,世代继宗荣.....”与我们现在大多宗亲的“朝明永邦国,世代继宗荣.....”的前五字不同,后面一致,也有此应证。
据武胜县公安局退休干部、武胜符氏宗亲会会长符均明提供的老谱记载:“从来谱之远矣,祖系东汉人氏也,江西籍也,盖祖之源流难以尽述。因楚人民遭厄,田土无人耕畔,吾祖弃荆州而奉旨迁楚,择落楚地湖广衡州府衡阳县琅琊郡清花乡铜山里竹田大王檩背底瓦子店鹅弓大坵落业居处,勤耕苦读为业,因八大王扰乱西蜀人民遭劫,吾祖朝彦公自先皇康熙六十年(1721年)率子明玺、荣、理、德、惠、琮六子,七人弃楚来川得业定远(武胜县古名)北门河东离城五里,买地岸家坝居住,耕种为业,之后又买鳖滩、黑岩头、芭蕉湾等处,兄弟各举,房房发达,子孙绵绵。
生庚列后:
兴权公,字时宇,生于万历四十六(1618年)年戊午岁所生四子,朝奇、任、彦、琢。妣李氏,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己已岁三月十五日午时生。
彦公,字君一,生于康熙五年丙午(1666年)二月初六午时,湖广生人,亡于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正月初八辰时,告终葬于岸家坝立墓万古佳城......”
为了弄清衡阳说的可靠性探明来源问题,2010年4月下旬,符河宗亲亲去衡阳寻祖。经当地宗亲帮助查证:“湖南衡阳县鸡笼石桥符氏鼻祖德山公第10世孙符应礼有孙符朝彦.....”又据符济淮(2007.7.23整理)《湖南符氏概况》载:“湖南衡山符氏明季自江西、河南迁入,分居岳北留笔塘.....湖南漆河符氏先世明天启五年(1625)由江西迁桃源县.....湖南泸溪符氏宋时自江西迁此....”同时,我们发现衡阳县符氏的字派前18字也与我们现在的字派相同(德“祥子均仁,受仲仕大应。兴朝明永邦,国世代继”承)。这些应证了老谱相关记载.武胜符氏乃四川历史上第五次人口大迁移后期的“湖广填四川”而来(《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后来我们从符礼源宗亲、符宗新宗亲等提供的家藏老谱中也见到了类似的记载。在2011年3月我们开始了武胜符氏古墓的普查和考证,在县域鼓匠乡五村二组立于民国十年的符世广墓碑、鼓匠乡四村五组立于嘉庆十九年的“五关坟”碑记以及同处立于民国癸丑(1913年)的符母彭氏墓碑上都有类似记载。因此,本次修谱对武胜符氏来源从其衡阳说。但有待进一步考证。
现在,武胜符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全县31个乡镇,以及周边的重庆、华蓥、岳池、广安等市县,县内主要分布在街子、旧县、中心、清平、沿口、石盘、鼓匠、鸣钟、双星、永胜等乡镇.
据武胜县公安局2011年2月21日统计,户籍登记在武胜的现有符氏人口32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