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争鸣 >> 内容

符氏渊源与宗族人文简介

时间:2011/6/17 11:20:55 点击:

  核心提示:今山东临沂,诸城一带,秦时符公雅的后人在琅琊、淮阳一带繁衍生息,西汉至隋唐时符氏在琅琊衍为望族,因为符雅是琅岈人所以学者认为琅琊(今山东临沂)为符氏发源地。山东临沂在2004年成立了鲁琅琊符氏社,2006年马来西亚符氏总会向鲁琅琊符氏社捐款2.6万圆人民币,用于修缮和保护世界符氏文化遗址。...

  符氏宗族与人文

符姓,出自姬姓,起源于琅琊,始祖符雅公。  <元和姓篡》: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笙令,因为氏。琅琊。《姓氏急就篇》:符氏,鲁倾公孙雅。为秦符玺令。因氏焉。《广韵》:雅仕秦玺令,得氏,琅琊。

宋代欧阳修《符氏族谱》,明代宋濂《符氏世谱记》,明代丘浚《世引堂记》,也基本上如上所说。流传最广的宋代《百家姓》中记有祖武符刘,列入百家姓。寻根溯源 符姓来源有二: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广韵》等所载,春秋(实为战国)时鲁顷公之孙公雅,仕秦为符节(玺)令,子孙以官为氏。2、出自他族。今黎、蒙古、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以上文献说明符氏源出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玺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职名命氏的。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鲁倾公的孙子雅在秦国任符玺令,世人便称之为符氏,因而可见符氏得姓于战国末年,距今约2240年历史。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兵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木制成某种形态,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的人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吻合,以验真假。至于符氏的发源地,一说为雅为官的地方,今河南淮阳一带,另一说为雅的祖籍地琅琊,今山东临沂,诸城一带,符雅的后人在琅琊、淮阳一带繁衍生息。西汉至隋唐时符氏在琅琊衍为望族,所以学者称琅琊(今山东临沂)为符氏发源地。

五代淮阳符氏发迹,符存审位极人相,权重一时,存审之子彦卿封魏王,拜太傅,加封太师,由此光大符氏,而后彦卿全族迁江西,遂开江西符氏之运,唐代符元生,宋代符有辰、符诸,元代符大本,明代符琦封官海南抚边,符氏成为海南显赫大家族、位居海南第三大姓。清代符氏逐渐向东南亚发展,成为海外华人重要的一脉,清末至今符氏形成分布世界的姓氏。当今符氏分布不均衡,呈南多北少。繁衍播迁符姓在秦汉时期主源繁衍于今山东胶南县,并且人口众多,为当地之望族,古时此地为琅邪郡,后世各地之符姓多由此郡分衍而出,故后世符姓有以琅琊为其郡望堂号的。东汉时,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符融可谓符姓见诸史册之第一人,也表明了符姓缓慢向周边各省播迁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符姓逐渐遍及黄河中下游各省,并有南徙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川、湖南等南方省份者。隋唐之际,符姓之主源依旧繁衍于北方,唐末五代时,陈州宛邱(今河南淮阳)、赵州昭庆(今河北赵县)成为天下符姓关注之焦点,可谓人丁兴旺,世代显达,当然,此一时期的动荡不安,也加剧了北方符姓南迁的脚步,江西成为符姓这一时期的主迁地。两宋时期,符姓发展有了新特点,原先繁衍于北方,以北方为中心聚集区的符姓其重心向南部省份转移,而且无论在人数,抑或在名人人数上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宋元时期,江西等地的符姓开始进入福建,而后分衍至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历明清两代,符姓逐渐播迁到台湾、祖国之东北、西南、西北各地。如今,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海南二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符姓约占全国汉族符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明清时期符氏已经开始向海外发展,到解放前符氏已经发展分布到世界各地。当代国外符氏尤以东南亚分布最广。当今国内符氏人口约为100多万人,约占国内汉族人口的10,海外符氏3040万人约占海外华人的1。综合符氏人口约排在中华姓氏的100——140位之间。

符姓文化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发展,二十多年前,创立了世界符氏恳亲大会,每两年一度的此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为联系海内外符氏宗亲搭建了交流平台。重要的是:2008年将要在山东临沂举办的世界符氏恳亲大会,将建设世界符氏大厦,编簒《世界符氏文化志》,唱响世界中华符氏之歌。此次旷世之举,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我们符氏宗族的历史文化,增进国内外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交流和友谊,让海外华人和华侨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为世界符氏宗亲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当今国外为主及国内拥有40多个符氏宗亲会,符姓创立了符氏教育基金会,为困难的符氏子女学习深造提供了保障。

今天,符氏宗族继往开来,人才兴旺,符姓文化将得到发展延续。

二、宗族特征

1符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符姓人才蔚蓝,尤多能征惯战之勇将。3符姓于宋代以后发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虽进入南方时间不算长,但对南部省份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符姓得姓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三、符姓的产生

中华民族姓氏繁多,各姓来源或以官为姓、或为物为姓、以地为姓、以国为姓、君主赐姓,等等不一。符氏的起源亦不例外,据《史记(卷一)》记载,先古黄帝出生于寿丘,成长于姬水流域,故以姬为姓,其子孙自玄嚣至帝喾,传至二十一世周公之子伯禽,替父就封于山东琅琊郡,为鲁国开国君主。再传至四十七世二十六代鲁顷公为鲁国末代君王。均为姬性。公元前249年,鲁国为楚国所灭。秦统一中国后,顷公之孙公雅凭借其祖父与秦的密切关系,入官为秦符玺令,于是时人以官职称公雅为符公,其后便从此以符为姓,符姓由此产生。对此,《姓氏考略》、《万姓通谱》、《通志氏族略》等史籍均有记载。《元和姓篡》云“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节玺令,因为氏”;《金石录》第二十篇记载“以姓氏书考之,琅琊符氏,出于顷公之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以为氏”。可见,符姓乃黄帝之后,姬姓的分支,产生于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始祖应为顷公之孙公雅,是为以官为姓。

在距今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时期,前秦氐族人苻洪改蒲氏为苻氏,从草不从竹,其孙苻坚登基称帝,淝水一战兵败后,苻氏后人有的因避祸逐渐改为符姓,所以苻氏后人也融为符氏的一支。由此可知符姓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姓氏之一。
    
解放初期,国家施行文字改革,推广简化字,有很多符氏改为符氏改为付氏,历史上没有付氏,其中河南省太康县符草楼乡在正式公文及场合都曾被写为“付草楼”,当代符氏也分离开一部分为付氏。

四、符氏起源于临沂

华夏诸族人皆有性。姓是一个家庭区别于他族的标志。“皆为此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地望即郡望)。《广韵》云:“符氏望出琅琊”,即指符氏郡望为琅琊,是出自于琅琊的望族。宋代欧阳修在为《符氏族谱》所作的序方中明确记载:符氏本黄帝之后四世孙后稷(),至二十世文王生周公,周公生伯禽,封于鲁,至四十七世二十六代顷公,有孙公雅,仕秦。为符玺令,因以符为性,实琅琊人也。”

《广韵》及欧阳修作序是在宋代,其时,临沂称为沂州/琅琊郡,而由此上推千余年,临沂古城就已是琅琊琅国都,琅琊郡治所了。且我国自汉代以来史书以地域或籍贯出处所指的琅琊,均是指以临沂为首府的琅琊国或琅琊郡,琅琊山一带的琅琊县早已不存在了。按照中华民族的习惯,各姓均有堂号,且多以始祖居住地或祖先最高官职为本姓堂号。符氏因公雅及后代世居琅琊,故以“琅琊”为堂号,称“琅琊堂”。又因唐代临沂人符璘官拜铺国大将军,被封为“义阳郡王”,故又称“义阳堂”。无论是“琅琊”还是“沂州”,都是临沂的古称。台湾姚素莲先生1986年在台北出版的《中国族谱》一书,对全国80个重要堂号267姓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分述,亦指出:“琅琊堂”为起源于临沂的符、云、诸葛三姓之堂号,并注明琅琊为秦郡名,地辖山东东南部,治所在临沂县境(今临沂市兰山区)。而为什么符氏起源于琅琊呢?这应从鲁顷公谈起。战国末期公元前256年,鲁因国势衰弱,被楚相春申君率领的楚国军队攻破,鲁国归属楚国,鲁顷公被楚考烈王放逐,封于下邑莒地,莒地作为封地成为鲁顷公及其后人生活的属地(见《史记》之《六国表》、《春君传》、《周公传》。

而莒地在什么地方呢?莒本是春秋时一小国,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地域包括现临沂市河东区、莒南县、沂南县(古阳都),及兰山区、沂水县、临沐县、莒县大部,可见莒地实为今日临沂市的一部分。公雅身为顷公嫡孙,自然成为这里的主人。秦期起,莒地成为琅琊郡郡一部分。公雅及其子孙亦自琅琊入朝为官,始用符性。故琅琊是符氏原居地,符氏出于琅琊。自汉代,琅琊郡先后历经了琅琊国、琅琊郡是符氏原居地,符氏出于琅琊。自汉代起,琅琊郡先后历经了琅琊国、琅琊郡、沂州府、临沂市的名称变化,至今仍是一个统管古莒地在内的十二个县区,人口一千万的大市。临沂城始终作为琅琊郡治所,琅琊国国都,沂州府治所,临沂市政府驻地延续至今,故符氏出自琅琊即今日起符氏出自临沂。现居临沂的符氏族人。亦无不自称祖居临沂。临沂市兰山区朱保乡港上村北有民国十二年谱碑一块,记载该村符氏原居沂城西乡部郭家庄,而郭家庄之《符氏家谱》记载,符氏祖居临沂市城西十里堡,与史籍记载无异。符氏此后三十几代的分支,先后又由莒地南迁至开封宛邱陈留和河南古邢州顺德府今属河北邢台等地世居。

当今国内符氏人口约为100多万人,约占国内汉族人口的10,海外符氏3040万人约占海外华人的1。综合符氏人口约排在中华姓氏的100——140位之间。

 秦统一中国后,将吾祖符公雅公封地琅琊,故符姓发源地应为琅琊(根据学者考证,在今山东省南部,即诸城以南、郯城以北,以后逐渐变迁,定格为现今的临沂市,与中国显赫家族王氏同出自此地,为古琅琊六大望族之一)。他们的子孙,目前遍布世界各地。

今山东临沂,诸城一带,秦时符公雅的后人在琅琊、淮阳一带繁衍生息,西汉至隋唐时符氏在琅琊衍为望族,因为符雅是琅岈人所以学者认为琅琊(今山东临沂)为符氏发源地。山东临沂在2004年成立了鲁琅琊符氏社,2006年马来西亚符氏总会向鲁琅琊符氏社捐款2.6万圆人民币,用于修缮和保护世界符氏文化遗址。

作者:符节明 来源:江西宜黄符氏宗亲会
二维码分享:
符氏渊源与宗族人文简介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