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萧、符、简三姓原来是一家。此说源于“九子十状元”。九子十状元因犯上招来杀身灭门之祸,十人中七人被朝廷杀害,三人侥幸逃脱,隐匿于深山竹林之中许久,后改姓换名,兄弟依长幼分别姓“萧、符、简”。
“九子十状元”说的是从前有一家同胞九子一女。那时国家重武轻文,男以武学为进升之道。这九兄弟个个武学精通,人人获中状元,深受朝廷重用,唯一一女悄悄跟着兄弟们练武,后来女扮男装也中了武科状元。这就是传说的“九子十状元”。
招杀身之祸灭门之灾的说法不一。有说十人中有口出狂言犯上;有说皇上得知一家有十状元而顾忌,怕谋反;有说其妹女扮男装,犯了欺君之罪等。侥幸逃脱的三人隐匿深山竹林丛中,商议改姓换名,用一竹老壳(竹子的根部)一分为三,各持一份,待何年何月兄弟团圆时以此为据,三人分别以带“竹”头的“萧、符、简”为姓。
《萧氏族谱》载:“记传道成有九子十状元之论,九子登科,妹婿也中,朝廷传十人到京城议事,唯有子明、子范、子显三人路远迟到了,听到噩耗,未进京,并改名,子明不改,子范改姓符,子显改姓简……”
《符氏族谱》(符贞林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润六月即公元1873年重修谱本)没有关于“萧、符、简”源于一家的记载。
萧、符、简是否一家?《中国姓氏寻根》一书载:“萧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长万,曾经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放他回国。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闵公同南宫长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局),闵公的宠姬也在旁边观看,长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比
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百家姓寻根探秘》一书载:萧出自姬姓,是传说中的帝王喾的后代。喾的裔孙仲衍是‘商末三仁’之一的微子的胞弟,其裔孙大心在两周时因平定南宫长万之乱有功,被封于萧(今安徽省以北萧县),从此便以封地名为姓,姓萧。后来萧被楚国所灭,国民中有位叫萧不疑的人在楚国任上卿之职,子孙散居于今江苏北部的丰、沛两县间(为萧县的毗邻地)。至秦朝末年,祖居沛县的萧何初任县吏,与同县的刘邦起兵反秦。当时淮阴有位极具军事才能的韩信求见刘邦不被重用,负气出走,萧何得知,急忙“月夜追韩信”把他找回来,后来韩信果然为刘邦建汉立了大功。萧的堂郡有东海、兰陵、广陵、河南等。
符姓,《中国姓氏寻根》一书载:符源于姬姓。“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兵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种形状(如虎形的叫虎符),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征调者各执一半,传命令时相合以检查其真假。春秋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后,末代君王鲁顷公有个孙子叫雅,后来在秦国担任符玺令,专管符信玺印,被称为符氏,后来便以符为姓。《百家姓寻根探秘》一书载:符姓出自春秋战
简姓(未见其族谱),《中国姓氏寻根》一书载:简、狐,春秋时,晋国有位大夫狐鞫居,祖先是唐叔虞的支裔(唐叔虞:周成王时,成王另封弟弟叔虞唐,称为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以后把国都迁到太原南面的晋水滨,改国号为晋)。叔虞曾经居住在犬戌部落,所以姓狐。狐鞫居的族人狐射姑与太付阳处父不和,鞫居为他剌阳处父,结果被赵盾处死。狐鞫居的封邑在续,死后谥为续简子,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氏,称为简氏,以姓简。《百家姓寻根探秘》一书载: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和鲁国、晋国都有以简为姓的人,其中居于东周者即简师父,任大夫;鲁国的简姓人名叫简叔,也任大夫;晋国的晋姓源于大夫狐鞫居,他因立了大功而被封于续邑,去世后被谥为简,人称简伯,他的后代因此以简为姓。上述三支出自不同系统的简姓人以影响而论,以出自晋国的简姓为最大,向称正宗。堂郡有涿郡、范阳等。代表人物有汉代经济学家简卿,三国蜀汉有昭德将军简雍,宋代有贺州知州简世杰,明代有兵部郎中简芳,清代有学者简朝亮等。
关于萧、符、简是一家的传说与《中国姓氏寻根》、《百家姓寻根探秘》等书中记载不符。《萧氏族谱》、《符氏族谱》也无可靠的记载。但民间的传说,至少有些准确的地方,如三姓无通婚史,传说属实的话,应是在不远的朝代,或者说是小范围的因某种特殊情况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