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一部家族的历史,是留给我们的后世的启示录和备忘录。
修谱是一件很难得工作,要客观、严谨、细致。修普也是一个家族中的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和时间寻根修谱。我国众多的姓氏,孕育了浩大的修谱工程。这一具有时尚而又富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修家谱工作,是我们宗亲会的要做的第一件大事。经过我们近百人次走访了五省、二十九市县区、几十个乡村、历时十八个月、行程万余里、遍访族人数百、收集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史料,现已定稿,即将复印。
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共有3490个姓氏,其中排名前100位的姓氏是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目前已知的存世家谱里共有608个姓氏,其中单姓552个,复姓56个,每一个姓氏至少有一本家谱。有的姓氏人口众多,支派繁杂,一个姓氏就有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家谱。其中陈姓最多,位2900种版本,张姓为2597种,王姓为2512种,李姓为2157种,刘姓为2029种,家谱总数在1001----2000种版本的还有黄、吴、周、杨、徐、林姓。
家谱形式规模最完整的还属孔姓,1935年修谱时为50万人,2009年修谱时二百万孔姓一个不少,全都谱上有名。最容易的是无锡的“是”姓,全国几百人,打一个电话,一本家谱就完成了。香港邱家儒出资2000万,计划在全国修500部邱氏家谱,现已修250册。
历史包含着人类的经验和祖先的智慧,也是忠实于真实的自我。修谱的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世系。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出何人。二是正文,对每位族人的简介,几句话或几个字即可。第三部分是附录。
家谱的起源可追随到先秦时代,最初的家谱是君王贵族的专利,到了宋代民间才开始兴起。战乱动荡,我国许多家族家谱现在在日本收藏,“文革”期间我族谱被定为“四旧”抄到村大队,幸遇族人太明(村书记)朝振(治宝主任),得意保存至今。圣旨、字画、等史料约有几百种,装了两个大箱子,都以付之一炬。现在的家谱,时代气息和特点较为突出。图文并茂、铅字印刷、精美的包装,就是内容上也已不在重男禁女了。
也有一种倾向,为了表明自己家世显赫,与名人甚至古代的大贪官攀亲,不惜重金“续”家谱,“靠”家谱。但是我希望修谱人一定要尊重历史,哪怕平民出身,那也是咱们的祖先。不能“玩”谱、“摆”谱,更不能“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