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东北三省 >> 内容

访 祖 随 记

时间:2014/9/7 11:08:34 点击:

  核心提示:辽南营口博洛铺镇尹屯村是我太爷迁出的地方。电话提前约会的博洛铺大村(合并尹屯等五个自然村)会计、尹屯村党支部书记尹显昌,他是个典型东北汉子形象的人...

同是华夏炎黄子孙的国人,生息繁衍形成了诸多的分支和不同姓氏。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共收录了23813个汉字姓氏。姓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认祖寻根、敬祖尊宗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方式,是传承华夏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

符姓追根溯源系远古黄帝后裔,相传降生在姬水边的黄帝后代便以“姬”为姓。再后代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建立周王朝,其儿孙封鲁国。多代后的鲁顷公之孙公雅任秦国的符玺令,得符姓,公雅便是符姓始祖,至今2240年。符氏繁衍分支迁徙于全国及世界各地,其间,有少数换姓者或改姓“付”姓等,符姓现约有140余万人丁。上海图书馆《符氏家谱》381800万字。我无能追根寻源,只想到较近之源——尹屯,父在世时曾言那是我曾祖(太爷)从那迁移到我出生地盖州方屯的。“水源木本承先泽,春露秋霜启后昆。”当年秦始皇嬴政,派徐福渡海求仙药去仙山瀛洲,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嬴族祖先的足迹。徐福东渡起点有多种说法,可能性最大的是山东琅琊台,那正是符氏祖源地。盛世修谱,时下修谱、寻宗访祖成风,各个姓氏“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鞍山的“谱牒研究会”还出版了期刊。斯举劳神耗资,既有传承文化、弘扬孝悌、学术资料之利,亦有攀附隐伪之弊。我寻宗访祖亦非一时之念,乃多年未了之行。退休了,赋闲了,一直待与三弟同访,只因他是职业经理人,忙于工作,无奈,我只得独自而行了。

辽南营口博洛铺镇尹屯村是我太爷迁出的地方。电话提前约会的博洛铺大村(合并尹屯等五个自然村)会计、尹屯村党支部书记尹显昌,他是个典型东北汉子形象的人。他就读过职业农校,入学过市委党校,在农村算是个有资历的人。他在镇政府门口等到了我,并骑摩托送我到尹屯村。这是个东望(千山)青山,西延(渤海)海湾,毗邻哈大公路的平野小农村。村中符氏41户,166人;姓尹的29户,110人;曹姓最多,58户,241人;还有李王等姓氏,全村共347户,共1400多人。民居就在博洛铺东行的县道北侧,多户的院门就挨着公路。盛夏的村野,满目绿翠,人们在禾田和菜田中忙碌着。尹书记把我介绍给在村头收菜的符氏族人。书记的介绍,免除了人们的戒备之心,相互问询,找到了有“家谱(老祖先)”的符丕洪家。我和丕洪是平辈人,我先自我介绍了我的情况,并展示了我带的家谱打印件等资料。

 在我的幼小的记忆里,我们每到过大年(春节)时都要供老祖先(家谱),上面写的什么根本就不清楚。在堂屋贴北墙挂上老祖先,摆供桌、列供品(馒头、米饭、鱼肉、青菜,粉条还要染上红色);供品前放锡制的一对烛台、一对香筒、一个香炉。过年先给老祖先磕头作揖,再给长辈拜年;做的好嚼咕(好吃的)都要先供老祖先。老祖先在我少小年纪的印象里就是神通广大的神,能保佑我们,也能惩罚我们,连有病了,常是不吃药,求拜老祖先……长大了才知道那不过是祥林嫂捐门槛,无知的迷信心态。丕洪说他是因为是“九·九”生日不吉,算命说必须年年供老祖宗(家谱)……他从屋门上方取下塑料布卷着的家谱,铺展在堂屋的瓷砖地上。我半跪着细心地和我的家谱对阅着,并用手机和小数码相机拍照了。我们家谱上的始祖都是相同的,第二世也算相同,再就分支有别了。以下“辈字”基本相同,只是我的“培”字和他的“丕(他们读péi,实应读pī)”字不同。我隐约记得,我出生后,因家人不知家族字辈排行,到9虚岁时还没有大名。我要上学了,才求人特到尹屯只拿回了个“丕”字,为我取名“丕基”。也曾用过“佩”字。几年后,村上“明白人”说“培”字好,遂改名“培基”。我们的族“符”姓也都白读做“付”音。在尹屯我又咨询了上辈年岁大的族人,所问也都不确原尾。更言“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了,家谱烧了、上缴了……”

“生活过日子吃饭第一,那些是次要的……”

“你们城里人闲的难受,整这个;咱们土老农耕田种菜累的够呛,哪儿那些闲心……”

“寻什么祖啊,都是炎黄子孙,人都是猴变的,一个祖先……”

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啊!我不是七十来岁得赋闲才整这事吗!近来央视台记录播出《客从何来》节目,名人易中天、马未都、陈冲等寻求家族历史,很有意义。他们是名人,有资历、有背景、有内容、更有条件……我们岂能相论之。我等即便访到祖了,又能如何呢?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盛唐太宗李世民在宣武门之变,杀死太子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家属数百人……史记、家谱、是非曲直,各取其利也。唉!理解万岁吧……看丕洪一边和我说话,一边还要收菜、约称,我也有点不过意。道是他有文化素质的妻子热情健谈让我宽慰些,她满脸喜悦地指着墙上的彩照,向我介绍她的两个优秀女儿……那当然要比提到祖先更兴致。村里没有饭馆,我诚心邀请他们去镇上吃饭,他们拒绝了。我邀请尹书记在镇上共进午餐,最后还是他借职务之便签字付费了,算是招待有点身份的客人吧。那是个狗肉馆,我们简单地点了四个菜,一个汤,并约来他三位同仁共助酒兴。三里五村、农耕菜价、工作人情、苦辣酸甜、酒话笑谈中又是一个中国梦醉。是呀,“人,怎么都是一辈子”,可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同的。同样长度(年龄)的人生,却有不同的宽度和厚度,宽厚的人生才不白活一回。

到尹屯访祖寻根,我原想能了解的,没有如愿;我原想向族人介绍的资料,那是我多日准备的,也没有用上;我原想能在那住上一宿,也不必了。握别尹书记,骄阳风尘路旁登上了返程车。别了,我祖上曾生活过的小村。再见了!我只呆了半天的地方。我在车中给显昌发了个短信:

           特意寻祖访尹屯,缘识显昌热情人,

            生活千面各有色,感言谢语刻忆痕。

辽宁鞍山符培基简介:      

符培基,笔名:吟石;曾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等;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沈阳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曾为多部诗文集及《辽宁地方导游》、《根艺画册》等书作过校、改、主编等工作;著有诗集《余暇闲吟》、《绿苔情韵》,文集《岁月留痕》等;个人简介入《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

作者:符培基 来源:符氏宗亲网
二维码分享:
访 祖 随 记

  • 上一篇:阿妈牧场符彦君向贫困山区捐赠图书馆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