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通讯员 吴润)“纯清,明天把你那个烧油的‘骡子’借哈,我去镇上拉些货。”“要得,你要用长安车还是那辆轻卡嘛?”“耶,你又买了个轻卡啊,你娃嫩是能干,这才几年时间,两匹吃草的骡子你都‘换成’烧油的咯。”日前,在城口县巴山镇农民村村级路上,村民符纯清和其他老乡打着招呼。
十年艰辛生活以养骡子拉货为生
符纯清今年39岁,个头不高、也不善言辞,老实、憨厚这是他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农民村属于高寒山区,山高路陡,交通极不便利,在水泥路没修好之前,这些地方山货的运进运出、居民搭建房屋的材料都要靠骡子来拉。符纯清就是一个“吆骡子”的。
“那时候我养了2头骡子,拉了近10年,用两个字形容那10年的生活,就是穷和累。”符纯清说,以前养骡子拉货收入很低,只能维持生活,而且相当辛苦。往山上拉水泥、石沙等建筑材料,每匹骡子一次要装载100多公斤,而且山路相当难走,一天往返数次,吃饭都只能吃干粮喝山泉水,到深夜回家,脚上都是血泡。
寻找脱贫机遇养山地鸡起家
2011年,巴山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城口山地鸡产业在乡村兴起。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农委的技术支持下,许多农民养起了山地鸡。符纯清也动了心。
“我也是穷怕了,下定决心脱贫致富,不能让老婆孩子跟我穷一辈子!”符纯清说,看到山地鸡养殖有前途,又有兽医站的技术支持,我拿出了所有积蓄,一下子养了2000只,当时这在全村都算是最多的。
“养鸡场创办的时候,政府有扶持政策,乡干部、村干部帮忙联系鸡苗和销路。农委的技术人员为我们提供服务,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不可能有今天。”符纯清说,2011年,他养山地鸡挣了几万元,算不上挣大钱,但是他拉骡子收入的数倍,符纯清与贫穷“挥手告别”。
拓宽致富门路迎来幸福生活
2012年,符纯清扩大山地鸡养殖规模,购置了孵化机,还买了一辆长安车,用来拉玉米等饲料,也方便销售山地鸡。
“我的鸡场目前存栏3000多只,2013年销售鸡苗8000多只,出栏商品鸡4000多只。”符纯清说,他的山地鸡销路不用愁,主要销往四川万源等地。去年仅养鸡这一项就收入10余万元。
山地鸡养殖成功后,符纯清搞养殖的信心更足了,他又有了搞其他养殖的想法。2012年,符纯清到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学习养殖娃娃鱼的技术,并带回鱼苗养殖。目前,他有娃娃鱼30多条。
除了这些特色养殖外,符纯清还养了山羊70余只、中蜂40桶,种植桔梗20亩。去年销售蜂蜜600斤,出栏山羊30多只。发展这么多种养殖业,符纯清都没请工人,全靠他和妻子张维英两人辛勤劳作。
“去年总收入20多万元,现在自己有了两辆车,邻居们都开玩笑说是两头骡子换的。”符纯清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生活的幸福都写在脸上。通过这几年的辛勤劳作、艰苦奋斗,曾经“吆骡子的”变成了致富能手,拥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