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会的授奖词是:符力是近年来海南最为活跃的青年诗人,也是海拔诗群的重要成员。他的诗钟情于自然意象,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独特的灵性。在诗意展开的过程中,总是包含着出人意料的小小的戏剧性转折,蕴藏着轻盈舒展的哲思。符力的诗富于唯美主义的感伤风格,敏感而深情,优雅而沉静,恬淡中透露出一种无声的坚定,弥散出一种内在的抒情性和婉约气息。
符力的诗讲究形式感,语言清新柔媚,细腻委婉,初步形成了易被辨识的个人风格。他的诗品位端正,气味不俗,代表了这个时代可贵的诗风。
诗情萌发:是看春燕在微雨里穿行
读符力的诗歌,读者往往会被他作品中遍布的那些植物气息所迷醉,在他的诗行中滑行,就犹如在一个叶片和根茎所构成的植物王国里穿行。在他的笔下,青草、丁香、树枝、落叶、白鸟、浮云、暴雨、河水、江岸等皆有灵性。
“我倾心于观察自然景象,倾心于通过对草木江湖的发现来观照人世。”符力说,在自然景象触动内心之后,会赶紧完成初稿,然后开口诵读,看看节奏、音韵、结构等是否需要调整,看看诗意是否得到精准传达。《奔跑的青草》、《每棵树都有自己的难言之痛》、《青草坐满了那把长椅》、《落叶拍肩》等大部分短诗都是这样写成的。
青山、溪水、飞花、流燕,家乡的美景是萌发诗情的温床。
从生他养他的这个处于海南东部名叫“符宅”的小村子出来,不需要走很久,向西便可抵达六连岭脚下,朝东可至碧波浩荡的南海。在上小学之前,他和家人还在龙滚河畔的一个叫“外溪”的地方生活过好几年。那里四周都是青山,宽阔的河面就在家门前展开,河水缓缓流动,水鸟飞来飞去,祖父和父亲常常在那里撒网捕鱼。他八岁多才上一年级,读到课本里的柳树发芽、暖风吹拂,整个人就激动得走神起来;放了寒假,父母就接他和弟弟去“外溪”住,过完春节,他就怎么也坐不住了!他想回去,一个人看春在微雨里穿行,看黑衣精灵在长长的电线上标下无数个逗号—有点像诗歌。
诗间温情:存放于内心最温暖的位置
他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间,是在初中一年级。初一语
1995年11月,他在《中国大学生》杂志发了一篇小说;1997年3月,又在该刊发了一首诗歌。《火鸟》是他笔下公开露脸的第一首诗,那是海南中学的
“如今,我已渐入中年,却还像蜗牛一般迟缓行走在文学路上;我没找过那些太久不见的施恩于我的人们,我把他们放在内心最温暖的那个位置。”符力说。
诗意喷涌:一天写过四五首诗歌
创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直摸索到2005年,感觉前方仍是一片黑灯瞎火,迷迷茫茫。这一度让我非常沮丧,以致怀疑自己的悟性和语言能力,想过放弃文学之路而选择别的途径。”符力说,直到2006年,他的诗歌创作到了一个喷涌期。那一年,他几乎每天都写诗,一天写过四五首。其中,《每棵树都有自己的难言之痛》让他在2007年认识了时任《天涯》杂志主编的
2011年春,他去北京学习,亲眼看到北国的草长花开,格外兴奋,便写了《北京春日,给妈妈的信》:“这些日子,我常常早起/冒着寒气/到园子里看玉兰/看海棠,看柳树和桃树/我担心错过北京的草木发芽……
他经常以第一人称写作,有时候会想,读到这首诗的某个村民,是否也和自己一样百味杂陈?
亲情永恒:流泪源于那声亲切的呼喊
这位敏感的诗人,把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角留给了自己的亲人。
来自农村的孩子,首先要面对的是生存的压力。1998年,符力大学毕业,虽然是国家统招生,毕业后却得自谋职业。在2007年9月以前,他换过很多工作岗位,当过报社记者、房地产交易员、办公室办事员、安利产品传销员、房地产项目策划人等等,其中,当记者和卖安利产品的时间合起来不到两个月。“折腾了整整九年,我还得告诉自己:你是家里的长子,是三个弟妹的哥哥,你不能不顾双亲日渐年迈、风雨飘摇,也不能不管弟妹们的举步维艰、翘首企盼。当然,你必须更多地顾虑的是自己能不能活着。”符力说,他总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给家人的帮助非常有限,反倒是父母特别挂心他在海口的生活是怎么过的。
2008年前后,连续14个月,他专事写作,靠稿酬度日,购房按揭到期了却没有钱存给银行。“母亲得知以后,一次又一次坐长途汽车来海口给我送钱,解我燃眉之急……那是我感到羞愧、难过的经历,那是我感到无比痛苦的日子,那也是我幸福得泪流满面的时刻—我双亲健在,我有靠山可傍,我能听到最亲切的呼喊,能看到为我牵肠挂肚了一辈子的那两双眼睛。”他说。
自我评价: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符力这么评价自己:梁代文学家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在《诫当阳公大心书》中说:“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所留的告诫之言,历来都有人拿来提醒自己,我也觉得他说得很当真,很有见地,所以我愿意用“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来观照自己的为人和作文。
名家评价:符力是纯正的抒情诗人
简明(河北文学馆馆长、著名诗人)云在青天水在瓶,不在梅边在柳边。可以设想,符力的精神成长,历经了多少内心和情感的挣扎。敏感,青涩,萌动,好奇,向往沟通和理解。
马晓燕(青年作家):发纤秾于简古,寄味至于淡泊,这是苏轼评韦应物和柳宗元诗的话,今天,用来评符力的诗也是再适宜不过了。他的诗,寥寥数语,就可勾勒出场面、情景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