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符孟标宗亲作报告。
1.恳亲、恳亲会、恳亲大会的概念
恳亲大会我参加过两次,有一些感受,概括来说就是:有规模,没内涵;人很多,心很散;组织不力,行动滞缓;初衷想办好,过程中难办好,结果都是办得不太好。
恳亲的概念目前仍是个盲区,理论研究的不够。恳亲从字面看,意思就是在亲人之间进行诚恳的交流。这个词语是借助了家长会的形式,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恳亲大会产生的历史背景,海外华侨应该感受最深。因为在海外生存艰苦,个人力量有限,因此同乡同宗的互助是必不可少的。移民多产生于战争,或本土生存环境恶化,但战争期间,跑得越远,证明的是其能力越强。借助于地缘、血缘关系,华侨在陌生的环境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恳亲大会使得同宗华侨能够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现在国内的恳亲会变成流于形式的吃吃喝喝,因为脱离了那种历史环境,社会发生了变化,所以恳亲会在国内不成功有其内在原因。
2.对恳亲大会的感悟
总体而言,当前的恳亲大会有这样一些特点:刻意模仿,没有组织好;主题不鲜明,文化差异大;共识少,活动分散,难以培育宗情。究其原因,这跟大的背景、国内的环境、宗亲组织不健全等有着很大关系。
承办的困难,不仅需要资金,而且需要特色理念,还需要照顾不同的人群。如恳亲大会T恤、牌证、纪念图章、纪念礼品等的开发与设计,满足老中青三代不同需求的活动安排等(老年人可能是来专门祭祖的,年轻人可能偏好文艺活动等)。要使得恳亲大会触及每个族人的灵魂,这是最高目标。
3.思考
媒体报道——热;学术研究——冷;如何承办——糊;如何办好——思(集思广益,凝聚力量,落实到位);如何传承——领(引领)。
4.恳亲会的内容
目前恳亲会在国内普遍不太成功,而在国外办得都较好。大会组织起来没有必有的指导,会前筹备没有应有的督促落实;会议内容方面未切合实际,照搬硬套,未能考虑会众的需求;活动的时间安排不紧凑,常出现冷场;会后情况没有反思,顺其自然,滋生的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解决和弥补。
5.恳亲会的意向落实
会上表达的意向难以落到实处,缺少监督及制约力量。
6.建议
这类活动要有主事的核心人物(家长),不能完全靠民主,该集中时就要果断化处理。
(1)集大家族之力(大宗祠理事会的指导、承办方的筹备→信息的发布与收集;成立工作组;召集专门责任人、有责任心、做事耐心热心、懂网络、会国语)→家族任务的布置一定要指定到个人,具体工作有指定人落实,出问题追究的也是所指定人。参会代表的信息要收集全,如多少是团体,多少是个人,人数多少等等,都要全面具体的登记等。
(2)要给承办方宗亲带来福祉,不能增加承办方的经济负担。
两个小故事:第一个:《子贡赎人》;第二个:《小伙发现战国青铜剑上交文物部门被奖500元 伤害了谁》→说明的道理:收费是必要的,合理的,必须的。
要让恳亲会的承办方明白,抢到的是福祉,而不是包袱。泰国开了不收会费的先例,其后余姚开会亦未收取费用,结果出了问题。这样一来,恳亲会就出现了冷场,有些地方本来想办现在却不敢办了,因为接待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建议承办方一定要收取会费,收多少,花多少,要公益原则处理,作好账目公示,但要确保收取的费用要超过实际花销,结余部分成为当地的公闪基金,带动更大的福利事业的发展。
(3)浓厚宗族特质,营造尊亲氛围。纪念品要普及,易展示、便收藏;恳“亲”,亲乃祖也,时时处处的活动要与“祖”关联(大宗祠理事会、祭祖→敬祖、祖地游、宗族纪念品)。活动的安排要紧凑、分层考虑、集中组织,活动的地点战线不可拉得太长、忌讳跨城跨乡
(4)从实际、实情出发,不生搬硬套。
除了恳亲大会的必须活动之外,可以组织一些特色活动。
(5)搭建平台,自主开发。家族公益平台可以由家族企业届开发,但不易介入,不能将公益、商业捆绑在一起,我们以前有失败的尝试。预计明年的恳亲大会将会上千人,将会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推介良机,邀请函上应明确这一信息,是否是机遇由参与人自己把握,但可适当确认哪些家族企业来参与,要确保氛围。
符永光(马来西亚)发言:
孟标宗亲所谈的问题,可谓针针见血,令人深思。我曾参与过几次恳亲会的策划,愿与大家分享一些体会。恳亲会自上次开会时已更名为世界符氏联谊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虽然不算是合法注册的团体,但却是符氏血脉相连的纽带。每次大会从内容而言,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保持热情,努力去做,问心无愧就好。办得好了,大家鼓励一下,办得不好,也没关系,重新再努力。理事长会议在这个大会中是不可缺少的,这个会虽然只有三四个小时,但工作的检讨、总结、展望是很重要的,必不可少。面向老中青三代,祭祖仪式要有,另外可以搞一些其他特色活动,如邀请历史专
符绩熙(新加坡)发言:
我补充一下。马来西亚举办的上次恳亲会,我们研究会也举办了一些特色活动,像出售《琅邪符氏文化志》,赠阅《符氏文化》第四辑,采用幻灯片、宣传片、展览陈列、地图、海报等形式,进行大力度宣传,让宗亲们尤其是孩子们知道祖先的“根”在何处。大家来开会,尽量组团租客车,免掉接送,减轻主办方交通安排上的压力。
符柯南发言:
虽然我是第一次参会,但我对符氏文化研究会一直怀有兴趣,在网上已经关注两年了。是对家族的信仰和激情,让我积极参与到家族的事情中,像现在所进行的巴中符氏修谱工作,我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关于恳亲大会,我们巴中也想举办,欢迎大家去。举办大会,要多借鉴成功的经验,建立起一种规矩或者制度最好,做到有章可循。把恳亲会改为联谊会,改得好,重在“联谊”二字,就是为了联络感情嘛,在吃喝中擦出火花,然后再谈事情。我曾经成功地策划过一些会议,个中道理很明白。不要把公益性放得太高,我们就是吃吃喝喝来联络感情的,有何不可。大会的主办方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组织要紧凑,开幕式、闭幕式、哪些人致辞、哪些人参加祭祖、哪些人参加论坛、祭祖文的起草、相关领导或嘉宾的邀请等等,都要提前安排好。特色活动像刚才提到的请海朝宗亲做讲座就很不错,另外也可以与民俗(很土的那种)相结合举办酒会或舞会。尽量不在室外,注意管理,尤其重视安全问题。明确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上届办过的有经验,要作为协办单位出现,下届将要举办的可以参与到协办中。海外宗亲会都是经验很丰富的,可以一直作为协办单位。赞助经费的大老板或单位,可以参与协办,给他们一个名誉。建议在文化研究会的年会中增加一个内容,就是下届世界符氏联谊会的筹备会议,这个会上落实组织机构和保障举措,像会务、后勤保障(场地、食宿、接送等)、联络组、规模、参会人数,哪些是嘉宾,哪些是参会代表,要有个区分的标准,这些问题拿到筹备会议上来讨论确定。大会的流程一定要清晰,接待方案要详细具体,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能够落到实处,不然就会出现混乱。管理方式要科学化,会议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会议内容一定要实在,什么层面开什么会,什么性质的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必须考虑好,会后要能形成会议纪要或者宣言之类的东西最好。
符志敏发言:
我也谈一谈参加联谊会的一些体会。浙江余姚会议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收取会费。像马来西亚开会,就收取100美元会费,不仅减轻了主办方的负担,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参会规模。有人提出,我们浙江台州也举办一次联谊会,但我觉得目前还没有达到条件,问题比较多。举个例子,台州有个宗亲群,组织过一次小型联谊活动,人数也就四十来个,我们先进行了人数统计,并安排车辆和吃饭,也把这些具体工作都落实到了个人。每人费用是200元,AA制,每五人一辆车。结果与原来设想的出入很大,人数统计不完整,车辆较多,本来安排七八辆车,一下子去了二十五辆,原定计划去农家乐吃饭,结果接待方执意要请客,并另安排了吃饭地方。这就让人情坏了规矩,规矩不立便无法长久。最后我们付给对方宗亲5500元,力劝他们收下,这个钱一定要收,可以捐给群里使用都行。所以,会费一定要收取,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参会代表自由发言
(一)符清海(茂名)
我是广东茂名的宗亲会会长,我谈一谈我们宗亲会的情况。首先是爱幼方面,我们设立38万元奖金,奖励考上大学的同族子弟,但标准不同,考上清华、北大的奖3万,一本、二本亦不相同。主要是为了资助青少年好好努力。其次在尊老方面,我们也有力度很大的养老举措。空谈不行,重在实实在在的做。立足茂名,我觉得先把自身的事情做好,尽好本分,再考虑帮助别人。
(二)符章志(博白)
我是广西博白宗亲会的会长,作为中国人,尊老爱幼是必须的。我们对青年学子的奖励力度也很大,去年有考上北大的,我个人奖励3万元,博白理事总会奖励8000元,黄堂片区奖励5000元。。今年年初组织的寿星评比活动中,老人们手中的奖金也是由我赞助提供的。逢年过节,看望慰问老人已经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在尊老爱幼方面,相信我们将会做得更好。总之,要为后人树立榜样。
(三)符华福(麻章)
我是来自广东湛江麻章的符华福,对我们这支符氏后裔的历史我并不是很清楚。目前我们村有两千多符姓人口,分内村和外村,我在内村,是村干部,内村有1200多符姓人口。我们村先后得到卫生村、文明村等荣誉,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少外地人都到我们那里去参观学习。在我的带领和全村的努力下,改变了过去的旧貌,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全村就业好,人均收入高,设立有学子奖学金,设有养老院,路灯、马路、图书馆、文化艺术馆等设施齐全,艺术馆内陈列有书画等艺术作品,供大家参观。目前正在打造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欢迎各位宗亲去考察指导!
(四)符欢锦发言
我也是一名村干部,很高兴来到玉林参加研究会的年会。下面简单介绍了一下本地概况(抱歉,中途离开会场,未作笔录)。
(五)符振豪(吴川)
主要介绍吴川当地符氏人口及村落的基本情况。吴川符氏是符清的后裔,现有两万多人,亦设立有奖学金和养老金。去年对大宗祠进行了维修,这个祠堂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符清墓保存较好。我们在祭祖时,制作了关于符氏历史文化的展板,我亲自向宗亲们做讲解,以此来宣传,扩大影响。我也看了一些族谱,发现各地族谱较多,支系源流比较乱,难以梳理对接,如何进行对比研究、进行族谱的规范化,可能需要大家的思考。
(六)符斌(廉江)
我们那里小问题比较多,突出的是比较分散。我老家的村子(徐闻),始迁祖建立此村之后,发现风水不太好,就又迁走了。现在族人分布较零散,缺乏把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宗族工作方面,符艺大哥出财出力,已经开始编修族谱。又组织了到各地的寻根活动,并与各地的宗亲有定期交流。
(七)符燕贻(雷州)
雷州和家村风水位置非常好,出了不少人才,像符英公就是北大毕业的。目前人口有五百,面积两千顷。宗祠正在修建中。
(八)符永光(海口)
我想就研究工作谈点看法。就全国各姓氏来看,大都着力于搞通谱工作,像洪、曾等姓氏已经做到了通谱这一步。符姓从雅公直至今天的通谱,在好多宗支都是不通的,所以以后的研究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搞清楚每一代是第几世、第几代,好与其他宗支的族谱进行对照。这个工作是比较艰巨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计划拿出几年的时间来做,把各地的宗支都能打通。我再提第二个想法,就是改编家族有特色的剧本,像关于符皇后的剧本之类。用今天的眼光来重新改造剧本。
(九)符传礼(海口)
我是海南符氏大宗祠的行政助理,我觉得研究工作要选择一些合适的专题来做;我们每个人都有引导年轻人参与宗族活动的义务;支持培养专业人才,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品牌”,用三年时间打造出这个品牌。
(十)符仁(澳门)
我们是第一代到澳门的符姓宗亲,我们这个宗亲社团是合法的注册机构,我是第一届会长。建宗祠是有讲究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人丁兴旺,所以风水一定要对才行。
(十一)符号(贵州)
我是来自贵州六盘水的符号,我是第一次参加研究会的会议,普通话不太好,希望见谅。我们这支是从江西丰城迁到贵州的,现居水城,已经历了十几代。水城各方面条件很差,1997年才通上电,经济不太好,所以奖学金、赡养老人基金之类的事情做得很少。我们这支的迁徙源流与陕西、河南、江西等地关系密切,是我们本支研究工作的重点调查地区,通过调查与走访,可以理清本支历史上一些重要的问题。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重点。
(十二)符诗华(重庆)
我是来自重庆长寿的符诗华,是本地本支的“老辈子”,也是上了年纪的宗亲中唯一会上网的人。本支从江西迁到麻城,再迁长寿,是通谱的,我本人是存审公的35世孙,很明确。我们现在正着力于本支族谱的编撰,有决心在三年完成这项工作。难点主要是收集资料比较困难,另外还需要去江西新余进行寻根调查。我已经66岁了,愿意帮助各地宗亲进行排辈的工作,把各家族谱进行对照,争取做出通谱来。
符孟标发言:
符诗华很有耐心,同样的材料在我这里好几年没有做出什么,一到他手里就发挥了作用,经他检析,竟然捋顺了自己本支的谱系。他很擅长于古文研究,大家有需要可以和他直接联系。
(十三)符家泰(北海)
主要介绍本支情况。广西北海合浦的符氏支系来源于福建莆田,始迁祖符靖公于明初奉命到廉州府(合浦)掌教西湖书院,家居兴贤里。六百余年间,合浦符氏已经繁衍后代25世,人口达15823人。
(十四)符西炳(河南)
介绍河南内乡的符氏概况。内乡符氏本来是景仁公苗裔,现有人口五千余。内乡符氏先祖与洛阳符氏先祖原应是兄弟关系,将两地族谱进行对照可以发现辈分方面的对应关系。此次会后,我将去洛阳寻根联谊,一是把今天会议的精神带给他们,二是拿到洛阳的族谱,进行仔细对照,做出合乎全国情况的辈分排系。谢谢大家,欢迎去内乡!
五、审议研究会财务工作汇报
由符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符孟标宗亲作2014—2015年度财务工作报告。
此年开支有:邮寄费;寿星评比活动(证书、印章等);资料搜集费(孔夫子旧书网花费1262元,另有《扬州家谱》、《符志炳传》、《锡山符氏族谱》待购,锡山族谱内有重要的符彦卿临终戒训,很珍贵);会议资料打印费;差旅费;会议办公费(笔记本、笔等);《三符皇后》审稿费用(拟在河南淮阳举办审稿会,时间定在2015年8月8日至10日,研究会年度常态开支4372元,三符皇后座谈会预计开支9762元,本次年会交通开支12842,食宿费用是由章志宗彦赞助。(开支详单投影公示,并将发大宗祠秘书处、符氏文化研究会115网盘公示,以备查证)
符氏文化研究会帐户(符俊,中行),余额为32699.25元。
秘书处结余:7158元
第17届恳亲大会捐款:49000元。
六、总结与闭幕
符绩熙会长总结发言:
各位宗亲,大家远道而来,一大早又开会,时间紧,讨论任务重,很是辛苦,所以我要表达感谢,谢谢你们!符氏文化研究会与世界符氏联谊会是相辅相成的,此次年会采用议题制,这是一次创新,从今天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大家先后讨论了符氏文化遗存的研究、宗亲文化的发展、符氏宗亲机构的监督、宗族活动的性质、宗族活动的合法性、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宗族活动、恳亲大会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也有宗亲做了本地情况的介绍,通过讨论交流,增加了了解,增进了宗情,达成了共识,促进了研究。所以说此次年会是成功的。最后,我要感谢广西符章志会长及他所带领的团队,以及孟标、征松、志敏等宗亲,正是他们所做出的辛勤奉献,才使大会能够顺利圆满的召开。谢谢大家!
符氏赞歌,马来西亚已有一首,就是《义阳颂》。我觉得用一首歌即可,天下符氏同唱一首歌,本身就是同宗共祖的象征。下面请播放《义阳颂》乐曲,由马来西亚符永光宗亲领唱,大家一起合唱。
第四届世界符氏文化研究会年会在动听的《义阳颂》歌声中闭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