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凭着一颗大爱之心和顽强的意志,一手托起家庭,一手托起事业。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日在京举行,她更是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亲切会见。“从来没有没有想过我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基层党员,能有机会跟总书记见面,到现在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是那些激动人心的画面。”她,就是达州市宣汉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符纯珍。
12月17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了宣汉县下巴镇建设村,见到了当地人称道的符纯珍。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长年的辛劳让这位刚40岁出头的中年女人眼角留下了几道鱼尾印迹,但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那高高的鼻梁和一双孔武有力的手臂,仿佛述说着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力量。
8岁父亲去世,24岁儿子意外死亡,32岁丈夫撒手人寰。
据符纯珍介绍,她1974年10月出生在宣汉县下八镇建设村3组,8岁时父亲因病离世,9岁时母亲带她到了养父彭兴仁家,所幸继父温和善良,让年幼的她重新感受到父爱的温暖。20岁时,符纯珍与同村的向绍荣喜结良缘。随后,小两口一起在沿海城市打工,而且开办了一家小型海产品加工厂,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好景不长,接连的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
1998年,符纯珍两岁的儿子意外死亡,8年后丈夫又身患脑癌,她东挪西借数万元全力医治,也未能挽回丈夫生命。临终前,向绍荣拉着符纯珍的双手留下最后的嘱托:“一定要把爹妈照顾好!”那时候,符纯珍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了。
我要把公婆带在身边,将儿媳的责任进行到底
丈夫走了,家里的天几乎塌了,为了治病债台高筑,符纯珍全家的生活陷入窘境。每天天不亮,她就挑菜到街上去卖,过了几天,她感觉到不能一直靠卖菜为生,“收入太低了!”那时村民主要的代步工具是三轮车,三轮车运输生意很不错,对开车一窍不通的她想到了“偷师学艺”的办法,每次卖完菜,符纯珍就花1块钱坐三轮车,并且只坐司机旁边的位置,仔细观察司机的动作,回到家还把离合、油门等画在纸上,细细琢磨。研究了几天,符纯珍跟公婆商量后,鼓起勇气花800元买回家一辆旧三轮车,白天卖菜,晚上就在院坝里学开三轮车。
很快,符纯珍就敢开着三轮车上路了,早晨5点就出门,晚上到11点才回家。一个女人养活全家老小,起早贪黑地奔波整天风餐露宿,一般男人都吃不了的苦,符纯珍却咬牙坚持了两年之久,那时候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赚钱还债,给公婆和孩子撑起一个未来!很快,在她的操持下,家中的债务不但还清,还买了辆崭新的长安车扩大运输规模,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这时的符纯珍依旧年轻漂亮,远近很多小伙子都对她动心,只是听到她择偶条件,就纷纷败下阵来。原来,符纯珍对再婚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公公婆婆一起嫁!这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符纯珍丝毫没有抱怨,不单是前夫临终前的托付让她信守着这个承诺,更因为在她心里,早就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公公婆婆当做了自己的至亲一样看待。
相濡以沫,真情挚爱彰显孝亲
2008年,经人介绍,符纯珍认识了离异的郭兴茂,郭兴茂的哥哥十多年前病逝,父母便由他一人照顾,交往后,朴实善良的郭兴茂欣然承诺:愿意与符纯珍一起照顾老人孩子。就这样,他们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当时家有6位老人,包括符纯珍的母亲和继父、前公婆、郭兴茂的父母,另外还有5个小孩,在外人眼中,这么复杂的家庭关系,不三天两头打架才怪!
“孝顺老人、对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在符纯珍和郭兴茂的悉心维护下,家庭每一个成员都相处得非常融洽。符纯珍夫妇对所有老人孩子一样的好,家中的6位老人也一直是夫妇俩的坚强后盾,在他们创业最困难时,拿出各自的私房钱,以解燃眉之急。在这个大家庭中,老人快乐健康,夫妻互敬互爱,孩子茁壮成长,十几口人其乐融融,和谐相处,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婚后,符纯珍夫妇携手创业,承包了多个道路建设项目,积累了一些资金。“自己富,不算富;家乡富,才是富!”符纯珍夫妻饮水思源,决心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随着蔬菜基地步入正轨,符纯珍夫妇成立了宣汉县兴茂农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外出考察,2013年,符纯珍夫妇俩筹资2000万元建起近3000亩的“米岩花海”苗木基地,创办了宣汉县兴茂农业有限公司,带动了村里数千群众增收致富。
见习总书记 要将好家风继续传承
今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符纯珍成为全省14个文明家庭的代表之一,参加了此次盛会。
“从来没有没有想过我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基层党员,能有机会跟总书记见面,到现在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是那些激动人心的画面。”符纯珍说,直到现在她都感觉是在像做梦一样。
符纯珍说,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对于她和她的家庭来讲都是莫大的荣誉,同时她觉得责任更加重大。今后,她不仅要将好家风继续在家中传承;更要带动周边的村民脱贫致富,将好家风的精神传播,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幸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