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三皇五帝至后唐五代在本地宗谱上无具体世系
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
(公元前2818年前——公元1年——公元907年)
我们符氏宗族最原始的上古祖先,是从公元前2818年前的三皇五帝的第一帝黄帝的祖先—山西姬水河流域的有熊氏族姬姓族部落的有熊国—五帝时期的黄帝—黄帝的孙子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帝—五帝中的第三帝帝喾帝—五帝中的第四帝尧帝时期的周族国,也就是上述第三帝帝喾帝的第四个儿子弃公(后稷),他就是有熊氏族姬姓部落的周族国的祖先。此后,周族国已经历了第五帝舜帝、夏朝、商朝这三个历史时期。当时正处于夏朝时期的周族国的首领古公亶父公传位于其儿子季历,季历又将周族国的王位传给了其儿子姬昌。姬昌和姬发俩父子(也就是周朝时期的周文王、周武王二位皇帝)灭了商汤纣王之后,姬昌的二儿子周公旦(即姬公、周公,也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兄长),又派其儿子伯禽公前往山东曲阜就封为候爵,史称为鲁国。期间经历了伯禽公的子孙二十六代——到了秦朝时期的伯禽公的后代子孙鲁顷公—又到了鲁顷公的孙子公雅公(足)——之后还经历了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后唐五代,再到五代之一后梁时期,我们符氏宗族族谱有历史世系记载的第一世祖宗—存审公。
此二个历史阶段我族祖先繁衍了:上古四十九世(含五帝首帝黄帝的上一代有熊国
二、从后唐五代之一后梁宗谱上已有世系记载的第一世存审公至元朝后期棠阴月池基祖十八世伯启公和贵溪端冈的伯源公的历史时期
(公元907年—公元1357年)
自符氏第一世祖宗存审公以来(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生)到符氏宗族分支南迁至宜黄棠阴的伯启公和贵溪端冈的伯源公,期间繁衍了十八代子孙,他们依次是:一世存审公,二世彦卿公,三世昭寿公(注:二世彦卿公之二子昭序公的后代绳武、有辰、宗铭及其之后的祖先,是今天海南符氏宗族的祖先;与一世审的堂史元生三兄弟,也是最早由福建南迁、渡海南的符氏先祖),四世承禄公;承禄公是于北宋真宗二禧二年(公元1018年)由河南古邢州(即顺德府,也即为今河北邰洲)南迁至江西建昌府(即南丰)世居的符氏宗族分支的基祖;五世怀德公,六世希昭公,七世天启公,八世建中公,建中公是由南丰迁至贵溪世居的宜黄、贵溪符氏家族分支共同基祖。九世愻公,十世乔年公,十一世渐公,十二世自牧公;自牧公是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51年生),由贵溪迁至宜黄的符氏基祖;十三世箫公,十四世忠和公,十五世仲二公,十六世子得公,十七世良卿公;良卿公是元朝仁宗廷裕二年(公元1316年生),在四十六岁时因任宜黄县县令率军抗击反贼陈友谅而为国捐躯,是当时的忠义良臣。良卿公牺牲时有一遗子年仅三岁,名伯启;十八世伯启公;伯启公是元朝后期顺帝十七年(公元1357年生),他三岁时其父良卿公因抗贼不屈英勇就义,陈友谅余部追杀良卿公遗子伯启母子二人,他们在忠义家丁的掩护搭救之下,其母谭氏怀抱年仅三岁的儿子伯启躲于宜黄仙三都小源里(原小源里有一巷,便是伯启公母子避难居住的地方,后称符家巷)在村民曾寄义士照料之下才躲过此劫难。后伯启公在其母教养之下长大成人,成为棠阴月池符氏基祖;伯启公成年时,在棠阴古镇的一次上元花灯胜会上赋诗明志,观者皆称赞伯启公不愧为义士忠臣之后,其人品德才被当时棠阴的望户罗叔茂看中,遂将其女罗友娘嫁于伯启公,并迁居于棠阴中土月池世居,此后生有四子(即十九世)。伯启公是我们棠阴月池符氏宗族的共同基祖。
此历史阶段我族祖先繁衍了十八世(代)。
三、从元朝后期十八世伯启公及其上溯到一世存审公再上溯到五帝之一黄帝的祖先姬氏族姓部落是我们符氏的共同祖先。
棠阴伯启公的四个儿子(即十九世)叔让、叔诚、叔坚、叔升,和贵溪端冈的伯源公(原仲)的二个儿子叔性、叔情,此后在棠阴、端冈繁衍了我们符氏宗族各分支各家族若干代,此六公是我们棠阴月池和端冈符氏各分支的祖宗。子孙们均可按本次新续修好的族谱往上可以查溯到各分支的祖宗。而十八世的伯启伯源公及其上至一世的存审公,再上溯存审公之前的符氏宗族各历史时期的祖宗、上古祖先,是我们符氏宗族的共同祖先,同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之一。这一点,务必时刻名记在心,祖宗的血缘与亲情,是任何时候都必定会流淌和镌刻在我们及其子孙后代们的血管与情感之中!
本历史阶段元朝后期十八世叔字辈只计算繁衍一世(代),因为自叔字辈之后从大字辈再往后,祖先已经制定了从大字辈到光字辈这四十个字牌表派联句。
四、从元朝后期宗谱上已有记载的棠阴基祖伯启公和端冈的伯源公的后代十九世叔让等六公至今第四十二代世裔子孙新字辈的历史时期
(公元1357年—公元2004年)
自十九世的叔让叔诚叔坚叔升叔性叔情六公之后,我们棠阴月池和端冈符氏世裔子孙繁衍至今天的公元二○○四年,共有二十三代,其中有古代和近代的大、凤、嵩、正、应、文、时、国、世、昌、泰、和、钟、永、这十四代字牌辈,现代的有:定、名、节、懋、传、芳、朝、廷、新,这九代字牌辈,以后接下去的后代字牌辈,祖宗们在修谱时定下了以下字牌即:起、用、以、之、振、家、邦、嘉、猷、左、天、子、允、克、绍、前、光,这十七代字牌,(总共有四十个字牌表派联句)。在这十七代字牌之后,按照祖训族规,宗族谱应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至少要在后十七代中的嘉字辈至光字辈这十代的后代子孙们所经历的三百年之内,在续修符氏宗族新族谱时,订立光字辈之后的四十代子孙字牌表派联句四十个字。到了嘉字辈至光字辈的时候,离今年二○○四年我们写此文稿的节字辈,已经是相隔了二十三代了,也就是四百至六百年之后的历史时期了,在数百年之后,社会将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我们三十六世节字辈乃至最小的四十二世新字辈也不得而知,用现时的话说应该“与时俱进”。但我们坚信符氏宗族的子孙后代们,一定会与海南的符氏世裔子孙、棠阴吴氏、罗氏和中华民族各姓族的人们一同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祝我们符氏宗族的子孙后代们:承先启后团结宗裔,发挥光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再创辉煌—永兴旺!
此历史阶段我族祖先从大字辈之后到今天的新字辈繁衍了二十三世(代)。
以上一到四条中的三个历史阶段,我族上古祖先从上古一世至上一世再至一世又到今天的新字辈,在这漫长的上下五千年当中,我们符氏宗族自最原始的基
五、作者附言
自十八世伯启公和伯源公以上,至一世存审公,是我们棠阴月池和贵溪端冈符氏现有族谱有具体记载世系名字的共同祖宗(伯启公和伯源公的六个儿子即十九世叔让叔诚叔坚叔升叔性叔情六公,则是此后我们棠阴月池和端冈符氏各个分支家族的六个共同祖宗)。再上溯到一世存审公之前,所经历的各朝各代、各个历史时期,直至三皇五帝中的黄帝的祖先山西姬水流域的姬姓氏族部落的有熊国
【注:本文所介绍的有关姬氏符氏祖先历史阶段的后期第三阶段,由于资料分散难觅,所以偏重于作者所在地江西的南丰广昌宜黄等县符氏共祖脉络简介(以下各篇略同),请各位宗亲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