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古时期:有熊国
第一历史阶段(上古一世——上古四十八世)
二、黄帝时期:
五帝之首—黄帝(属上古一世),有熊国
三、帝喾帝时期:
黄帝之重孙,五帝之三帝喾帝(上古四世),约公元前2435年生,建都于古西亳(今属河南偃师县)。
四、尧帝时期:
1、帝喾帝之三子,五帝之四尧帝(上古五世),约公元前2357年生,建都于古平阳(今属山西临汾县)。
2、帝喾帝之四子,尧帝之二弟弃即后稷(上古五世),约公元前2365年生,世居陕西古邰州(今属陕西武功县西南)为候,是周族始祖(即周朝文王武王和周公-伯禽-顷公-公雅-存审/元生……之祖)。
五、商朝时期:
上古四世弃公(后稷)之第十三代子孙古公亶父(上古十八世),是弃公之后四——六百余年的当时的姬姓氏族周族国的首领,后由山西姬水流域迁至甘肃东部陕西西部渭水河流域的古周原(今属陕西岐山县)世居。
六、周朝时期:
西周:上古十八世古公亶父之孙姬昌(周文王,上古二十世),统一陕西渭水流域地区之后,先建都于古西岐(今属陕西咸阳一带),后又建都于古丰邑(今属陕西泮水西岸,也即为西安地区)。
东周:1、上古二十世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122年生(上古二十一世),姬发的第十代子孙平王宜臼(相当于上古三十一世)于公元前770年间,迁都于河南古洛邑(今在河南洛阳)。
2、上古二十世姬昌之次子,姬发之弟周公旦(姬公)之子伯禽公(上古二十二世),公元前1093年生,奉命替父就封于山东曲阜为鲁国候,于公元前984年间举家由西安迁至山东琅琊郡辖地—曲阜世居。
3、周公之子伯禽公(上古二十二世)的第二十六代子孙鲁顷公(上
古四十七世),一直世居山东鲁国琅琊郡曲阜,楚国的考烈王伐灭了鲁国,顷公(在公元前249年间)便举家由山东曲阜迁至古卞邑(原河南开封府宛邱)世居。之后顷公之子庆公(上古四十八世)还在河南开封宛邱及河南古邢州(即原属河南的古顺德府,今属河北的邢台县,原叫邢州),和陈留居住过。以上属我族第一历史阶段(上古段)。
第二历史阶段(上一世——上三十九世)
七、秦朝时期:
上古四十七世顷公之孙公雅公(公元前231年生),在秦朝时官拜符玺令,遂以 符为姓延至今日。公雅公为第二历史阶段的上一世,世居河南开封宛邱及邢州顺德今河北邢台市等地。
八、唐朝未期(五代):
1、上一世公雅公第三十九代(世)子孙元生公(公元863年生)由原籍河南开封南迁至广东南雄任太守,于891年奉诏率弟元先、元量渡海至琼岛,为海南及南洋等地符氏最先基祖其子孙后裔世居海南文昌县。
2、上三十九世元先公(公元866年生),随兄元生渡琼抚黎后,回广东南雄世居,为我符氏分支宗族祖宗。
3、上三十九世元量公(公元868年生),随兄元生公渡海至琼岛,回原籍渡海溺水故殁。
4、同属上三十九世的存审公,因本届新续修的族谱中已经将其列为本族分支祖先第一人开始,所以也将其列为本族第三历史阶段第一世祖先。
第三历史阶段(一世——至今的四十二世)
九、唐末五代时期:
1、上三十八世楚公之子存审公,公元886年生,从五代后梁起,在族谱中已列为第三历史阶段的第一世,随父楚公留河南开封宛邱世居。
2、一世存审公二世彦卿公之七子昭寿公(三世),公元958年生,由河南开封迁居于河南古邢州顺德今河北邢台。
3、一世存审公二世彦卿公之二子孙昭序公(三世),由河南开封迁居河南古邢州顺德今河北邢台,四世绳武公,入仕后奉诏南迁至福建兴化府任蒲田县令,其子有辰公(五世)中进士后奉诏至琼岛抚黎,其子孙后裔宗铭公等,世居海南文昌县。
十、宋朝时期:
北宋:三世昭寿公之子承禄(四世),公元987年生,在江西建昌府官为参军,后举家由河南开封南迁江西建昌府(今属南丰)世居。
南宋:1、四世承禄公之玄孙建中公(八世),1082年生,由南丰迁入贵溪任县令,在贵溪世居。是宜黄、贵溪符氏共祖。
2、八世建中公之玄孙自牧公(十二世),1151年生,由贵溪迁入宜黄仙三都(金潭)世居。
3、十二世自敦自敷二公,仍留贵溪世居。
十一、元朝时期:
1、十二世自牧公之第五代子孙良卿公(十七世),1316年生,任宜黄县令,抗贼卫国之忠臣,世居宜黄。
2、十七世守卿,俊卿公世居贵溪。
3、十七世良卿公之子伯启公(十八世),1357年生,1375年奉母由宜黄迁入棠阴世居,是棠阴月池符氏基祖。
4、十七世守卿公之子伯源公即原仲(十八世),由贵溪迁往端冈世居,是端冈符氏基祖。
十二、明、清朝、中华民国—至今时期:
十八世棠阴与端冈符氏基祖伯启、伯源二公之子叔让、叔诚、叔坚、叔升和叔性、叔情六公,从明、清朝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期间,从大字辈至今新字辈子孙共繁衍了二十三代。大部分世裔都世居在宜黄(棠阴)、贵溪(端冈),也有迁居在外地、外省、外国的无法统计,待后联系再考。
十三、小结:纵观我姬姓—符姓氏族五千来的发祥与迁徙地的全过程,为便于连贯浏览,现再列出其主要顺序如下:
1、第一历史阶段时期(上古——五帝——周朝西周——东周):山西姬水河流域(少典君)——河北涿鹿县(黄帝)——河南偃师县(帝喾帝)——山西临汾县(尧帝)——陕西邰州今武功县(后稷)——陕西岐山县(古公亶父)——陕西西安(姬昌)——山东琅琊郡曲阜(周公之子伯禽)。
2、第二历史阶段时期(东周未战国—秦朝—唐朝未期):山东曲阜(伯禽)——河南开封宛邱及邢州顺德今河北邢台市、陈留等地(顷公、公雅、元生、存审)。唐未891年间三十九世元生南迁至广东南雄,后渡海,至琼岛海南及南洋诸岛繁衍符氏后代子孙。
3、第三历史阶段时期(唐未五代—宋朝北宋—南宋—元朝—汉朝—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开封宛邱、陈留(存审、彦卿)——【另一分支居河南古邢州顺德今河北邢台(昭序)——福建蒲田(绳武.有辰) 海南文昌(有辰.宗铭)——海南及南洋诸岛繁衍的符氏后代子孙……】
———居河南古邢州顺德今河北邢台(昭寿)——江西南丰(承禄、天启)———贵溪(建中)——宜黄仙三都(自牧)、贵溪(自敦、自敷)——宜黄县城(良卿)、贵溪(自敦、自敷)——宜黄棠阴(伯启)、贵溪端冈(伯源)——宜黄棠阴、贵溪端冈叔让等六公叔字辈以下至今时的新字辈。
4、合併连续顺序:
山西姬水河流域(少典君)——河北涿鹿县(黄帝)——河南偃师县(帝喾帝)——山西临汾县(尧帝)——陕西邰州今武功县(后稷)——陕
西岐山县(古公亶父)——陕西西安(姬昌)——山东曲阜(伯禽)—— —— 河南开封宛邱、陈留等地(顷公、公雅、楚、湖广、存审) 【另一分支湖广公之子元生元先元量三兄弟由河南开封原籍南迁广东南雄为官——元生三兄弟后奉诏南迁海南为官抚黎、其后代子孙世居海南文昌、海口等地及外迁南洋诸岛】
——河南开封宛邱、邢州顺德今河北邢台市(存审—彦卿之子—昭序之五弟昭寿) 【另一分支存审—彦卿之子—昭序—绳武南迁福建蒲田官为县令—其子有序奉诏南迁海南为官抚黎、其子宗铭四兄弟及其后代子孙世居海南文昌、海口等地及外迁南洋诸岛】
——江西南丰(昭序之五弟、昭寿之子承禄)——贵溪(建中)——宜黄仙三都(自牧)、贵溪(自敦)——宜黄县城(良卿)、贵溪(守卿)——宜黄棠阴(伯启及叔字辈)、贵溪端冈(伯源及叔字辈)——宜黄(棠阴)和贵溪(端冈)子孙大字辈以下至今新字辈(不含外迁的)。
自从明、清以来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符氏族人除世居贵溪(端冈),宜黄(棠阴)的各家族外,迁居在外地外省外国的大有人在,在此难于一一考证列出。目前符氏族人集居在一个省的要数海南省为首—有近百万人.历史上由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区迁往港澳台、海南及南洋诸岛、再幅射迁居到世界各地,人数达十几万. 如新马泰越柬、印尼、文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我们符氏族人。所以,以海南省为中心,于公元1988年成立了“世界符氏大宗祠理事会”(海南符氏大厦(宗祠)地址在海口市新民东路63号,电话0898-6223153),负责联系协调组织中国和世界各地华人中符氏族人的沟通、祭祖、联谊,奖学子、办实业、亲族睦、光祖德、惠子孙、谋发展、共富裕……等等本族兴旺大业,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各族华人一道携手同心,与时俱进,共图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繁荣昌盛,泱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是:
悠 悠 天 地 长 , 盈 盈 日 月 新 ,
符 氏 先 祖 德 , 裕 我 后 来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