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符春方家的情景与吴伟民有所不同,由于临近导墅集镇,他所在的村民小组33亩地全部成为丹绿公司的生产基地,他和其他农民虽然不能直接卖粮换回现金,但每年人均可从公司获得300斤的米票,凭着这张票,他们可领回优质大米,如果一家人吃不完,还可以将剩余大米换成现金...
今我们无需种地就能拿到钱,而且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给土地承包户打工,获得更多的实惠!”日前,在导墅镇小华村火烧塘组的一个苗木种植基地,几位在田间开挖水沟的农户喜滋滋地告诉我们。 今年61岁的农妇王金火边干着田间活边告诉我们,他们夫妇二人原来共有3亩多田地,去年下半年,小华村鼓励他们加入刚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她和老伴商议后自愿让出两亩地,并与村委会签订了合同。这两亩土地现在不仅可以放手不管了,每年还能获得补助金。“从今年开始,我们让出的两亩土地能获得900元的补助金,自己保留一亩田耕种,可以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这样平时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在自家田里,一有空就帮农田承包大户干点田间活,每天能获得45元的劳务费。”王金火这样说。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导墅镇小华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全村村民将已承包到户的农田实行土地流转。采用这种形式,全村当年就帮助近200户农户流转出土地500余亩,今年又帮助农户流转出土地300亩。目前,该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形式流转出来的土地已承包给来自安徽、常州等地的种植大户经营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型作物。我们将在此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力争到明年使本村流转土地达到2000亩,让更多农户享受到这种实惠。”小华村党总支书记栾庆生自信地告诉我们。
在导墅镇,除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形式使农民直接受益外,“公司+农户”这种模式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
导墅镇上的江苏丹绿米业公司,专门加工、销售优质大米。由于公司需要大量收购优质稻米,该镇后庄、大华和小华三个村的4500多户农民种植的稻米由丹绿公司统一售种、统一收购。把粮食卖给丹绿公司每斤的价格要比市场价高一毛钱。”后庄村农民吴伟民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有近十亩田,去年下半年跟丹绿公司签订合同后,当年粮食销售后就享受到了比市场价高1000多元的实惠。同样是在后庄村,符春方家的情景与吴伟民有所不同,由于临近导墅集镇,他所在的村民小组33亩地全部成为丹绿公司的生产基地,他和其他农民虽然不能直接卖粮换回现金,但每年人均可从公司获得300斤的米票,凭着这张票,他们可领回优质大米,如果一家人吃不完,还可以将剩余大米换成现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前些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热门话题。从那时起,粮食作物“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但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怎样才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一哄而上的水产养殖并没有使那些“求变”的农户获得真正的实惠,反而导致了亏损。在这方面,导墅镇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自上而下的模式或许会给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