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部书记这个职位官不大,责任却不小,需要直接与居民们“零距离”接触,做的都是琐碎的工作,却担负着社区居民们太多的期望。近日,笔者走进遂溪县遂城镇南门圩这个有1.5万居民的社区,亲身体验了社区支部书记符卫东一天的工作,真正体会到了这个岗位的酸甜苦辣。
看望瘫痪老人
当天早上7时半,笔者在社区的东北角找到了符卫东,他正与瘫痪10多年的李连老人拉家常。李连老人曾是遂溪县的女能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村里先富了起来。但1995年一次意外事故使她双脚无力,结果瘫痪在床10多年。老人说,符书记2005年上任后,逢年过节都来看望她,平时社区的工作人员也经常上门关心问候。
探视老人后,符卫东于8时许赶回社区办公室,召开每天固定的“两委例会”,布置当天有关工作,然后和几个工作人员一起在办公室旁边的早餐档吃了早饭。
检查市场卫生
吃过早饭,他来到南门圩市场。该市场是南门圩社区的集体物业,以前由于种种原因,该市场档位少,租金不高,一年才5万元左右。
符卫东任南门圩社区支部书记后,考虑到该社区的外来居民越来越多,旧农贸市场已不能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认为这是一个商机。在与社区“两委”干部研究后,决定对旧农贸市场进行装修,增加档位,提高档次,再进行出租或发包;该决定得到社区大多数居民的支持。装修后,招商热烈,现今每年农贸市场租金收入达到18万元,还解决了400多名社区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农贸市场建好了,管好却不容易。符卫东每天都要到农贸市场走一走,巡查市场卫生,了解档主的经营情况等。当他来到市场果菜行时,眉头突然皱了起来,“这是谁干的,把残菜叶丢到人行道上?”符卫东马上要求市场管理人员提醒档主不能这样做,并希望管理人员平时严格检查。
帮五保户装水龙头
这时,符卫东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村西一个五保户家的水龙头坏了,自己不会换,就直接打电话找到符卫东。
跟随符卫东检查的社区干部说,社区里许多居民大事小事都直接找书记,都习惯了。
社区居民用上自来水还有一段故事。社区干部告诉笔者,该社区以前有500多户居民都是自家打井。10年前,井水还可以饮用;后来水质一日不如一日,有居民把井水送到相关机构检测,检测结论是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社区居委会立即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上级支持下,社区投资48万多元,启动了自来水工程,让这500多户居民喝上了自来水。
符卫东和社区干部将五保户家的水龙头修好后,时间已是中午,他返回办公室,拿起电话订盒饭。
与房地产商谈合作
吃了盒饭刚想休息一下,手机又响了。原来是一个企业家打来的,他想与符卫东商谈投资开发村前村集体土地项目事宜。10分钟后,该客商和符卫东都来到了现场,两人围着该地块一边走一边谈。据了解,该社区计划以土地入股,与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开发村前土地,兴建商业街,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项目建成后集体可分得3000多平方米的铺面,年物业出租收入可望达到200多万元。去年,南门圩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年终人均分红1200元。
下午4时许,与房地产商告别后,符卫东的手机电话仍然是一个接一个地响。直到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符卫东才回到办公室坐下。这时,又有居民来报告文明街有几盏路灯不亮了,请符书记过去处理。
找人安装路灯
说起路灯和治安问题,符书记很是感慨。该社区在以前还是村委会的时候,晚上没有路灯,到处漆黑一片,治安混乱,偷盗现象经常发生,还被外人叫作“白粉村”。为此,该社区在全县率先成立了“红袖章”综治服务队,把社区党员组织起来,实行分批轮流全天候值日。2007年,社区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对全部道路进行硬底化,并安装上路灯,市民晚上走在街上也更放心了。
找人来安装好路灯后,符卫东又赶回办公室检查当天的工作。
得到居民肯定最高兴
晚上9时许,符卫东终于回到了家中。他的妻子对笔者说:“他每天十多个小时在外面忙,根本顾不上家里的事,刚开始我经常为此和他吵架。后来,发现他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渐渐理解他了。”
符卫东说,自己的工作得到社区居民的肯定是他最高兴的事儿。而让他比较苦恼的则是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比较低,他这个社区书记兼主任每月工资加上各种补贴还不够1500元,这的确会让基层干部面临生活上的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