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时,一场无法治疗的视网膜疾病开始病发,在8年时间里,一点点地夺走了他的光明。
如果以后的每一天,你将只能面对黑暗,你是否还有信心和勇气活出人生的精彩?
而他,却抢在自己完全失明之前,完成了师范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的学习,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又只身北上,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考上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成为海南首位失明后考上大学的盲人。
“他长得很帅”“他特别上进”“他热情开朗”
2012年5月11日,当记者来到海南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采访时,这里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人:符史勤。她们热情地向记者描述他,显然,他英俊帅气的外表和好学上进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见他,清秀干净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端详他的眼睛,双眼皮,眼珠黑白分明,看起来似乎并无异样,可是,他却看不见!小学六年级时,一场无法治疗的视网膜疾病开始病发,在8年时间里,一点点地夺走了他的光明。
被夺走光明的滋味是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闭上眼睛去体会,想一想,如果以后的每一天,都将看不见东西,你是否还有信心和勇气活出人生的精彩?
而他,抢在自己完全失明之前,完成了师范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的学业学习,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又只身赴京,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成为海南省首位失明后考上大学的盲人。
失明的他,曾经距离老师的岗位那么遥不可及,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去年开始他成为海南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老师,教盲童学习盲文、英语、计算机和中医按摩,登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讲台。
他就是符史勤,1978年11月出生在文昌市公坡镇沧海村,一位道地的海南小伙。
争分夺秒,赶在失明前学习
他的眼病,最终被诊断为视网膜视锥视感细胞营养不良,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眼病。病发后,在亲人的努力下,他曾看过海南、北京,新加坡的眼科专家,可是医生都无奈地对他摆摆手。初二时,他知道自己的病是国际难题了,不再奔波去治疗,只想争分夺秒学习。
初中毕业后,经过学校的单独考试,他进入了地处文昌的海南外国语师范学校英语教学专业学习。
在读中专的三年里,他付出的努力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课堂上看黑板困难,看教材也困难,“我把两个放大镜叠加在一起,脸几乎都要贴到书本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行一行地看。”
为了弥补视力问题,他多数时候都是在课外跟学长、同学、老师学习。要不,就是在课堂上通过积极快速应答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学习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因为我知道我的特殊性,经常想,如果我明天看不到了怎么办?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学习。一直就是这样的想法推动着我学习。”
199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进入一家四星级酒店上班,因为能讲流利的英语,他被安排在酒店前台接待,但很快他就因视力问题不得不辞掉了工作。
“客人登记时无法看清别人的面目、名字和身份证。我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符史勤遗憾地说。
不过,辛苦的学习必有收获。因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在他赴京求学的过程中,英语都发挥了“救命草”的功能,帮助他一步步向前走。
到了1999年,21岁那一年,他完全失去了视力。无路可走的他,不得不回到文昌,依靠父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