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儋⑴大姓符氏,世居其乡之大里,里环其居。数十里间,皆山菁溪洞,其中居民咸依焉以居。符氏之先,系根紫贝⑵,在胜国时,曾受符印,为守土官。国朝永乐⑶初,符添庆者,率其人朝阙廷⑷。文皇帝嘉其功,授宜伦县令⑸,以抚其人,世袭其职。及宗孙符节,应世其官。以俊选入昌化县庠为弟子员⑹。今有司以充贡上春官,既引赴奉天门试,中例,该升进太学⑺,循资出身⑻。节叹曰:“环我家村总总之人,恃吾家以有生。吾一旦名系仕籍,游宦中州⑼,吾之身荣矣。而此数十百家,何所依乎?今幸朝廷有太学生不愿仕者,赐冠带,授散官⑽。之比,盍归乎哉,以终⑾我父祖之惠。乃以其情言于天官,天官卿为请于朝,上曰:“如比”。节将归谒予而言曰:“节自幼有志世用,潜心经史而专门于《春秋》。初志固欲出,一奋以光大吾宗祊也。但以祖父来世官乡土,节忝⑿为宗子⒀,当嗣其职,而为一方人所附。土俗,非其宗不属也。不得已舍己之所业,以缔先世之所基。恒念自先考无恙时,为屋数楹。中有黄堂,为祖宗栖托之地;傍有列馆,为会友读书之所。他日仕归,将为终老之计。今幸蒙圣恩,未老而荣归故里,将终焉于其中。伏请大人先生赐以一名,上述祖德,下示子孙,以为不朽之托。非但符氏一族为幸,凡吾一方之山林草木亦与有光焉。”予于节之大父⒁元春有一面之雅,知其家世为详,乃名其堂曰:“世引”,盖有取尔也。既而,节请所以名之义。予曰:“父子相继为世,引之为言延也、长也,世世而引之,由一世而至千万世。自义率祖,引而上之,往者日以过;自仁率亲,引而下之,来者日以续。往者如水之归海,愈积愈深;来者如泉之出山,愈出愈有。引之又引,曷有终穷哉!且汝家岁时有事,于其先,亦曾闻工祝之蝦辞⒂乎。所谓承致多福无疆,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勿替引之⒃者,是即予名“堂”之义也。夫古来圣贤遭际,不出即处⒄,不仕即农。农者躬稼穑以为养,仕者膺爵禄⒅以为荣。稽乃祖、乃父,世袭其官,不出其土,荣矣,养矣。汝今奉恩锦旋,则所以荣。而养者,不又引于无既耶。汝尚益懋乃德,延师儒以教汝之子弟,广圣化以率汝之毗庶,使汝子若孙、若曾、若玄、若云来,世世相引,敬承先志,丕⒆振家声,善而继之,光而大之,引而伸之,延而长之,永永勿替,以供汝祖宗之祀事。岂不伟欤!”节再拜曰:“敢不服膺至训,以诒厥孙谋⒇”。请持归,刻之石,置之家祠,以垂示久远。
内阁大学士琼山邱濬仲深题
【注释】
⑴ 儋:即今海南省儋州市。
⑵ 紫贝:紫贝县,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设置,因境内有紫贝岭得名,辖区在今海南文昌,琼海,万宁境内。初元三年(前46年)废入朱卢县。
⑶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为永乐元年。
⑷阙廷:天子所居之通称。
⑸宜伦县令:宜伦县知县。宜伦县,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
⑹昌化县庠为弟子员:昌化县,即今海南省昌江县西北昌化镇。庠为弟子员,庠为古学校名,明清时,府、州、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又称为博士弟子员、文学弟子员、庠生,诸生,俗称秀才。
⑺太学:明代太学初称国子学,后称国子监,习惯上称为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负责培养文职人才,供国家选用。生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由府、州、县学定期选送的岁贡生员,称为岁贡监生,简称贡监;二是科举会试下第举人入监,称为举人监生,简称举监;三是品官子弟荫叙入监读书,称为官生,亦称荫监。举监生和贡监生属于正途,习惯上经常以举贡 (或科贡 )连称,他们是太学生员的主要成分,尤其以贡生人数为最多。
⑻循资出身:官吏升迁,以在职年岁之久为准,即依资递迁、按资排辈,不能越级超升,谓之循资。
⑼中州:即今河南省地,古为豫州,处九州之中,故曰中州。
⑽散官:没有到任就职。
⑾终:完成。
⑿忝:辱没。
⒀宗子:嫡长子。
⒁大父:祖父。元春:符元春。符节祖父符元春之兄长符应乾曾任广东儋州昌化县土官县丞。见《明英宗实录》:“(正统六年四月)壬午……广东儋州昌化县土官县丞男符应乾等俱贡马及方物,赐钞币有差。”
⒂蝦辞:福辞。
⒃勿替引之:永不替代地牵引下去。
⒄处:归隐。
⒅膺爵禄:承受官爵俸禄。
⒆丕:大。
⒇诒厥孙谋: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意思是,遗传子孙,善于谋略。
(本文所据之丘濬《世引堂记》引自《丘海二公文集合编》卷5,台湾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406,第331-332页。由符海平整理、标注。不当之处,敬请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