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统治者发动,同中央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司马光《资治通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唐朝名将符令奇、符璘、符澈爷孙三人就在这藩镇割据的动乱中崛起。
一、赠户部尚书符令奇
符令奇(704-782)封琅琊郡公。山东沂州临沂人。约750年,初为卢龙军裨将。会幽州乱,挈子璘奔昭义。昭义节度使薛嵩 (?—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安史之乱时,投安史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755年,节度使薛嵩署符令奇为军副。嵩卒,田承嗣盗其地(705~779年3月4日,生于行伍世家。开元末年,在安禄山军中任职,后随之起兵叛唐,叛军失势后,投降唐军,封为魏博节度使,割据一方,成为唐末河北三藩镇之一),引令奇为右职。大历四年(778年),田承嗣病死,侄子田悦继任为魏博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自领军政,与田悦合谋同叛,田悦自称魏王。唐德宗<公元779年6月12日至805年2月25日在位。曾用年号:建中(780—783年);兴元(784年);贞元(785—805年)>派兵镇压,782年,马燧(726-795)败田悦洹水。之前,符令奇密语符璘曰:「吾阅世事多矣。自安、史干纪,无噍类。吾观田氏覆亡无时,安用苟旦夕,系缧京师,宗族屠地汝能委质朝廷,为唐忠臣,吾亦名扬后世矣。」璘泣曰:「悦,忍人也,近祸可畏。」答曰:「今王师四合,吾属俎中醢。儿今行,吾死不朽;不行,吾亦死。尸迭逆地云何?」璘俯泣不能对。初,悦与李纳会濮阳,因乞师,纳分麾下随之。至是,纳兵归齐,使璘以三百骑护送。璘与父啮臂别,乃以众降燧。璘之出,与三子同降。悦怒,引令奇切让。令奇骂曰:「尔忘义背主,旦夕死。吾教子以顺,杀身庸何悔?钧死,愈尔远矣!」悦怒,奋而起。782年,令奇临刑,色不变,年七十九,田悦夷其家。符令奇的郝夫人潜匿以免。及田悦死,唐德宗诏迎於魏,加号邓国夫人,赐宴於别殿,以示宠异。
马燧署符璘为军副,诏拜特进,封义阳郡王。符璘既闻父见害,号绝泣血,燧表其冤,加检校左散骑常侍,赐晋阳第一区、祁田五十顷,赠令奇户部尚书。后田悦投降唐军,被朝廷封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济阳郡王。兴元元年(784年)三月,田悦从弟魏博兵马使田绪发动兵变,诛杀田悦,母马氏、妻高氏及诸子一并遇害。
另:
1、符令奇修缮安阳市内清凉山修定寺
修定寺被称为唐塔,“中国第一华塔”,“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它的历史上可追溯到北魏年间,符令奇公参与干了其中最大的一次修缮。
今天在在修定寺塔门楣上两则题记中的一侧确为“大功德主,银青光禄大夫、前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摄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御使、上柱国符”字样。
2、《题符令奇先贤》 [宋代]文天祥
当时愁业著萧门,沧海桑田不复论。
数百年来遗像在,符公喜有侍郎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