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于工作的关系,自1990年以后有机会先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香港、海南岛等国家和地区,顺而拜访了那里的符氏宗亲会。均受到热情款待,其亲情之浓令人难忘。1997年9月22日时值泰国符氏族人在曼谷举办第八届世界符氏恳亲大会,我有幸应邀参加。会上,我诚邀各位宗亲到我的家乡―大桥符村寻亲联谊,得到大家的响应。
此讯传回我村,我姓闻之雀跃,奔走相告。同时整修疙瘩里到大桥符的3里道路,以便车辆畅通。另外做其他准备,迎候国外宗亲的到来。
1997年3月24日。是日,雨过天晴,艳阳高照,蓝天上时有丝丝白云飘过。大地和风熙熙,雨后麦苗格外青翠,路旁杨柳嫩叶初上,在阳光照耀下倍显精神奕奕,油菜花儿正在开放,香味随风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我村符氏族人及周边其他村民早早守候在村边,路旁,迎接从国外来相聚的亲人。众人,或热切议论,或翘首举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上午10点,海南符氏大祖祠、泰国符氏祖祠理事长符致炳为团长的泰国、马来西亚访亲团一行25人不远万里(其中泰国19人马来西亚6人)乘车来到大桥符。顿时人群鼎沸,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身着新装的小学生手持鲜花,不停的挥动,有节奏的喊着“欢迎、欢迎”的口号。列队两旁的村民热烈鼓掌。“欢迎、欢迎”之声不绝于耳。依次下车的远方客人频频挥手致谢,在欢迎人群的簇拥下,缓步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学校院内会场。会场内排列有序的桌子上摆放着鲜花,水果,茶水和来客名签。会场的四周墙上贴满了欢迎红色标语,会场正中央悬挂着“热烈欢迎世界符氏宗亲寻亲团”红色横幅,彩色气球在空中悬浮,随风晃动。欢迎者3000余众,会场难以容纳,学校外多人站立。有的青年人爬上房顶,墙头,还有的爬到树上观看。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的领导列队在会场内迎候。10点30分,欢迎大会依议程开始。鼓乐、鞭炮齐鸣。之后介绍来宾。南阳市政府领导,唐河县政府领导,湖阳镇政府领导大桥符村委领导先后致词,介绍本地情况,表达欢迎之意。泰国符致炳理事长代表访亲团致词答谢。国外宗亲纷纷解囊捐款表达情谊。会场里国内外宗亲互致问候,座谈交流。虽万里之隔,从未谋面,但一脉传承,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下子把大家连在了一起。其亲情真真,其悦也融融。
相聚终有别,临近中午,欢聚结束,国外的宗亲依依不舍地登车,车轮缓缓移动,众人缓步随车,举手相送,不少人眼里闪动着惜别的泪花。国外宗亲,手出车窗,致谢告别。举手长劳劳,相别何依依。这是难忘的一天,是我大桥符村符姓的一大盛事。拙笔略记,不致忘怀。
符光宇
南老坟碑记
自元末王朝圣人所出红军岗,元大将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数年,五谷不收,蝗虫遮天,农民无食,草木无粮,无米为炊,流离四方。当时符万鼎和妻郭氏无计奈何,一挑两担乞讨到河南古唐南十八里之遥菜坡堰上居住,务农为业,冒星而出,披月而入,勤俭持家稍有富裕。所生四子:长子召贯、次子召爵、三子召镇、四子召祥。去世以后,父葬入莹地,后恐时久年湮,宗派莫分,故刻石珉,以示后世,永垂不朽云尔。
符学美抄录
(选摘自《豫南符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