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小学地处偏远,“藏”在莽莽大山里。以前,高峰村与外界相连的道路是牛踩出来的,到
“当时高峰小学高中学
因为坚守大山,符程庄32岁才结婚。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符程庄心里很坦然,不善言辞的他说:“晚婚就晚婚,早生早育不一定好。”和妻子符金花结婚后,符程庄并没有离开大山,反而扎下了根,拔都拔不动了。妻子埋怨,渴望走出大山,但符程庄说:“坚持就会有好的一天。”确实,如今一切都确实变好了,学校由两间茅草房,变成了宽敞的平房,有了电,也通了路。
27年来,符程庄也曾犹豫和彷徨,但面对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家长们信任的目光,他感到沉甸甸的责任。27年里,他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了大山,外出寻找到了更大的学习天地。
在颁奖晚会的现场,与符程庄并肩携手在深山播撒知识种子的爱妻符金花,和他一手教出来的学生为他送上奖杯和鲜花,妻子还送给丈夫一个深情的拥抱。
人物事迹
姓名:符程庄
学校:白沙南开乡高峰小学
教龄:27年
专业:语文
白沙县城往南
从南开乡政府出发,符程庄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路上不知拐了多少个弯,翻过了多少座山,再跨过了2条河、10座桥,1个半小时后,摩托车沿着山路终于爬行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高峰岭。
站在山脊上,远处云缠雾绕的青山尽收眼底,近林深处,山鸡和不知名的虫子叫得甚欢。“下了这个坡,手机就没信号了,赶紧提前给家里报个平安吧。”符程庄一句话将记者飘忽的思绪拉回现实。
下坡后前行约
深山播撒希望,虽苦心亦甜
高峰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山多地少,加之海拔较高,支柱产业橡胶生长缓慢,经济发展滞后,2008年以前,全村仅有少数几户人家盖有瓦房,其余均靠茅草房、铁皮房遮风避雨。上世纪70年代,白沙县政府组织当地群众整体搬迁到沿海的荣邦乡,但一部分人因舍不得故土又返回大山。
1974年,时年12岁的符程庄随父母迁居荣邦乡。1988年,高中毕业在家务农的符程庄得到白沙招聘代课教师的消息后,便毅然报名,决定回高峰小学当老师。“当时高峰小学高中学
好不容易才走出大山,哪能又回去呢?符程庄的决定,当时遭到母亲以及兄弟姐妹的一致反对。母亲符美和最担心的还是他的终身大事:“你回到那山沟沟里,将来怎么找得到老婆?”但符程庄坚持自己的想法,只身一人回到了高峰村,从荣邦乡到高峰村,他走了十几个小时。
没有真正走进过大山的人,很难体会大山的艰苦
当时的高峰小学,校舍还是2间茅草房,1996年,村委会号召群众肩挑背扛运来材料,才建起两间瓦房。2007年,政府加大了对高峰村的扶持,村里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学校也盖起了2间平房。
高峰小学坐落在一条清澈见底的河边,以前,河上没有桥,师生上学、放学只能蹚水过河。碰到河水暴涨,符程
2003年以前,高峰村与外界相连的道路是牛踩出来的,人们顺着牛蹄印寻找出路。从高峰村到
有一年秋季开学,符程庄和另外一名老师到乡里挑课本,返程时遇到洪水,两个人只好在河边的石头上睡了一夜,等到天亮洪水退了才重新上路。“虽然辛苦,但心里甘甜。我们知道,是我们把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希望‘挑’回来了。”回忆往事,符程庄淡然一笑。直到2003年有了可通摩托车的山路,符
尽管通了摩托车,但山路依然崎岖不平,许多都是盘旋而上的山路,山路的一边多是幽深的山谷。碰上下雨天,泥泞难行,骑车非常危险。“往往骑一会儿就得停车下来除去轮胎上的泥巴,不然会打滑。”符程庄说,就算骑摩托到乡里,也得一路颠簸差不多3个小时才能到达。
2012年,政府开始兴修从通往高峰村的水泥路。如今,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摩托车、小汽车都能通行。尽管仍需骑行1个半小时才能到乡政府,2小时才能到县城,但符程庄并不觉得远。他说:“感谢政府,现在进出山方便多了。”
坚守大山,为了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1988年成为代课老师时,符程庄每月工资仅80元,连生活费都不够,只好去山上摘野菜,去河里摸鱼虾过日子。他在父亲留下的茅草房里住了整整20年,在这漫长的年月里,村里不通电,晚上只能靠煤油灯照明,有时候煤油烧完来不及出山去买,就砍来松枝,点亮松脂照明。
“面对诸多困难,我也曾犹豫、彷徨过,但我是黎家的后代,大山的儿子,深深体会到文化落后的辛酸,都离开了,谁来担起我们山里孩子的教育呢?”回忆过往,符程庄说,面对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家长们信任的目光,他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不能走,以后也决不会走。”
符程庄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大山里的孩子要走向外面的世界,要摆脱贫困,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因此,他希望能够为这片父老乡亲恋恋不舍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27年前,整个高峰村仅有2名高中生,27年后,从高峰走出去的高中生、大学生逐年增加。这让符程庄无比自豪。
27年来,符程庄饱尝了山区教学的艰辛与苦涩,但也收获着快乐和感动。1992年,距离高峰一个多小时山路的道银村里的一个黎家姑娘,初中毕业后来到高峰小学当代课教师,她的名字叫符金花。后来,她与比自己年长10岁的符程庄走到了一起。从此,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携手在大山深处播撒知识的种子,成为高峰村的一段佳话。
27年来,符程庄坚守之余努力提升自己,尽可能多学一些知识教给孩子们。2002年,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2009年,他获评“小学高级教师”;2012年,他被评为“海南最美乡村教师”。今年6月,他被评为“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如今,已成为高峰小学校长的符程庄,和包括妻子符金花在内的其他7名老师一起,守护着3个年级共31名山里娃。“为了更多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就算只有我一人守着大山,也是值得的。”符程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