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期间,笔者随市特殊教育学校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领导和教师,专程前往湛江市一级学校、全国教育科“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吴川市川西中学,对该校曾在市特校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训练康复的初中二年级聋女符诗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采访。
身穿紫色外套,留着运动员头发,身材苗条的小诗茵正在聚精会神地上课,她时而抬头看黑板、听讲,时而握笔做记录,一丝不苟,格外认真。
重度耳聋 苦煞双亲
小诗茵1995年12月出生于吴川市清贫的教师家庭。正当她开始学说话、走路时,因腹泻和耳朵发炎给私人医生打针,导致全身出现红色斑点,后送镇卫生院检查,医生诊断皮肤过敏,一家人都不大介意,只服了一些抗过敏的普通药物。
然而,一年过去了,小诗茵仍然不能听,敲门也不开,不会说,连过去能说“妈妈”也不说了,什么都是咿咿呀呀,指手划脚,父母亲才带她到南油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几个月后,小诗茵还是没有任何变化,父母亲才焦急地送她到湛江附属医院检查,测听听力。经过三个月的反复检测,医院的诊断结果出来了,确诊为“重度耳聋”。小诗茵的父亲符志超喉咙哽咽地说:“当时,我们夫妻用颤抖的双手拿着诊断书,从医院门诊部下来,满脸泪水模糊了双眼,差点跌倒在楼梯上,这是我们有生以来最伤心、最痛苦的时刻。”
“不管怎样,困难多大,再穷也要为女儿医治。”夫妻俩立下决心。从此,夫妻俩只要有空便去打听医治女儿的名医院、名医生、名药物。几年里,省内的大医院几乎走遍,并到过武汉等外省的有名医院,但始终无法让小诗茵能与别人交谈,能听到父母的苦衷,终身聋哑。一块大石沉重地压在志超夫妻的心头。
语训康复 回归社会
2003年,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喜讯传来,志超夫妻马上前往联系,并得到该校领导的同情和支持,小诗茵于2004年3月进入该中心进行系统的听力语言训练。
小诗茵入训时,经全面认真检测,她的左右耳听力损失均在120分贝以上,辩听能力、看话能力、说话能力、掌握词语能力都为0;发音含混,只能用形象的动作理解意思,属于极重度耳聋。该校领导和中心的教师对小诗茵十分关心和重视,用最短的时间为她制定了康复目标和康复教学方案,决定从她的实际出发,使用《学说话》教材、普通幼儿园大、中、小班教材和该校自编的聋儿康复教材相结合,注重发挥她的残余听力,强化语言训练,提高语言水平,培养语言交往能力。
小诗茵的父母都是教师,有利配合中心和教师对女儿开展康复教学和训练,日常生活和听力语言训练主要由她的母亲吴锦秀负责,她感慨地说:“我是当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只能用休息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去辅导女儿练听力,学说话。”只要外出,父母都带上小诗茵,常问这是哪里?那是什么?女儿边看边说,兴趣十足,通过语言交流环境,学会了说话。
几年来,小诗茵学习十分刻苦认真,经常独自对着镜子练口型,缠着父母学说话,每发一个音,学一个词,说一句话都不断地练,直到父母满意,才笑着离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诗茵经过一年零3个月的强化训练就完成了康复教学计划,听觉能力、语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三级康复,于2005年9月,回到吴川中山镇中心小学随班就读二年级。小诗茵8岁入训,听力几乎为0,能有这样的康复效果,真了不起,大家都为她高兴。
然而,志超夫妻始终恪尽职守,事业为重,学生和教学为主,从不因女儿而耽误培养学生成才。因而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扬。几年来,夫妻先后荣获湛江市、吴川市优秀班主任、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吴川市教学竞赛奖励。
爱心资助 改变人生
小诗茵进入普小随班就读,而且表现不错,学习很好,她的父母感到十分荣幸和安慰。但是,每当小诗茵“别人能听,我为什么不能听?”的幼稚提问时,志超夫妻无法回答,感慨万千,只希望能为女儿植入人工耳蜗,让她从无声到有声,从看口形、看学说话到利用听力学说话,能说会道,走出无声世界。
主意拿定后,志超夫妻通过电话、写信、咨询植人工耳蜗的相关部门和上门拜访已植入人工耳蜗康复的人士,了解耳蜗的效果、价钱、程序等情况。当他们得知植入人工耳蜗需要20万元左右时,如雷轰顶,一时傻呆了。这对只靠夫妻低工资维持生计的符家来说,简直是个做梦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小诗茵在《我是幸福女孩》的文章中写道“在我的生命中,除了得到父母的关爱,还遇到很多好人关心我,呵护我,和我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正当志超夫妻在为女儿筹款植入人工耳蜗为难时,消息很快在他们的亲朋戚友中传开。他们所在的中山中学发动教师捐款,中山镇中心小学教师自愿把款送来;黄坡镇乒乓球协会和黄坡镇农村信用社的干部、职工动员起来,为小诗茵捐款献爱心,捐款活动很快形成高潮,为小诗茵捐款3万多元。小诗茵的亲戚也主动前来,捐的捐,借的借,全力资助小诗茵尽快手术。就这样筹集资金近13万元,小诗茵终于2005年8月前往珠海市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术后小诗茵的父母积极与中心合作,制定短期和长期训练目标,进行系统听力语言强化训练;小诗茵进入普小随班就读后,老师紧密配合中心和家庭,组织同学关爱互助,课堂上个别辅导,课外“开小灶”。经过一年多的个别基础训练,小诗茵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拼读法,辨别、认知、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往能力,成为聪慧明理、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爱好广泛、擅长写作、体育、绘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康复明星”。几年来,她凭着1.63米的标准身体练就了跑步和打乒乓球的技能,先后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荣获吴川市小学乒乓球赛女子单打第一名、女子团体赛第四名、湛江市“银河杯”乒乓球第四名和女子三级跳远第一名;美术作品多次获得一等奖,作品《小创作》入选深圳特区书画展。
小诗茵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听力语言训练康复让她走出无声世界,对未来充满着光明和希望;她立志向美术发展,在蔚蓝的长空快乐而自信地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