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平》,此作上部是一赤裸上身的胖子和一女人在调情,胖子似乎还是高官,不远处两个士兵在站岗。胖子和女人五官模糊。下部是几个士兵押解两名斩犯,斩犯背后插着签牌,签牌上写的并不是斩犯的姓名,而是“每元几粒”。画面与画名,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7月13日,“心灵的艺术家——符罗飞作品展”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展览展出符罗飞的70件作品,包括水粉、素描等。作品题材从山水、人物到花鸟,作品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首位参展威尼斯的中国人
符罗飞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早的左翼艺术家之一。1897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早年流落南洋,尝赴日本入士官学校,却因患结核病退学回国,削发为僧。
后入读并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投身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他被迫转移到新加坡当美术教师。
1930年,符罗飞考入那不勒斯皇家美术大学研究院绘画系,并举办画展,逐渐获得国际认可,被意大利评论家誉为“罕见的心灵画家”。1935年,应邀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赛会,所送的三幅作品全部入选两年一度的著名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成为第一位入选的中国艺术家。留意期间,他曾在意大利东方学院中文系当讲师,因宣传共产主义被校方开除。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符罗飞舍弃意大利的妻儿,携左轮手枪,只身回国。抵达香港后,结识黄新波、廖冰兄等左翼艺术家,旋即举办抗战画展。画展获时人关注,蔡元培在《大公报》牵头署名,连续七天介绍符罗飞和他的《抗日赈灾画展》,当时穗港两地的军、政、商贾近20位名流都参与签名推荐,包括宋子文、吴铁城等军政要人。
以艺术介入社会的抗争
符罗飞以艺术介入社会的抗争,并没有因抗战胜利而结束。整个上世纪40年代,堪称符罗飞艺术创作的一大高峰期。
1946年到1947年间,粤桂湘爆发特大饥荒。强烈的同情心和使命感驱使他前往灾区,用速写记录灾区的种种惨状。从灾区返回后,这批包括素描、水彩、粉画在内的200余幅作品以“饥饿的人民”为题,几次在广州和香港展出,并由夏衍主持。
展览在艺术界和新闻界引起很大反响。评论界称符罗飞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填补了革命艺术史上的“这一段空白”,他的画是“灰黯中的虹彩”。1947年,符罗飞与黄新波、梁永泰等人在香港发起组织“人间画会”,并担任第一任会长。
次年,52岁的符罗飞被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聘为教授,但因国内形势转变,遂放弃赴美之行。
秋天,符罗飞接受上级指示,秘密绘制革命领袖像,迎接广州解放。此后不久,符罗飞和田汉、洪深、马思聪等9人组成南方代表第一团团委,率团秘密北上,参加全国文学艺术者工作代表大会。
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
解放后,他历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委员,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
“文革”开始后,符罗飞特殊的经历使他长期受到迫害,他的作品及资料被造反派搜掠一空,直到1969年才被解除管制。1971年,符罗飞因中风病逝于广州,终年74岁。
符罗飞一生作画近万幅,遗留仅900幅。早期在上海创作的作品因抗战毁于战火;在欧洲的1000多幅作品因被当作艺术珍品不让带回国,现下落不明,无法进入中国早期油画研究的视野;回国初期在香港创作的200多幅作品,因香港沦陷而焚毁;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数百幅作品在流亡途中大部分遗失毁坏。
目前国内各大美术馆仅藏数百幅,且多为符罗飞亲属所赠。这些作品分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东美术馆,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
他惟恐穿透苦难的力度不够
广州美院美术
“在符罗飞笔下的人生惨况是真实、自然的,他没有为了任何‘美’的法则而作出艺术上的修饰,他惟恐穿透苦难的力度还不够强、呐喊的声音还不够大、悲悯的感情还未足以令世人震惊和感同身受。因而他笔下的饥民个个似鬼魅一样,只剩下一个个的人形骨架和一双双喷出饥火的深凹之目。”
记者:符罗飞的艺术实践是否被时人接受?
李公明:符罗飞出身贫穷,社会底层的生活体验让他在艺术上一直关注、介入社会现实。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左翼文艺活动在国统区相当活跃。符罗飞在当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他的艺术并不寂寞。
记者:展览现场展出符罗飞上世纪30至60年代的画作。在1949年前,其画作主题既有批判社会,又有工农写生,而此后发生变化。这是什么造成的?
李公明:1949年,不少艺术家从香港回到大陆,符罗飞是其中一个,但他的心态很稳定,也非常清醒,反感藉此获取利益,最终在华工建筑系当教授。
他的艺术创作因时代变易而发生重大转变。在1949年前,左翼文艺运动以人道主义为核心,集中揭发和批判社会的黑暗面。而在此后,这种思潮的实践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僵化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歌颂文艺。这是最重要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