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声细语 >> 内容

我所认识的符幼余老师

时间:2012/5/27 18:13:20 点击:

  核心提示:符老师的年纪也不算大,他出生于五十年代中期,正当盛年。常年的操劳,使他面容黧黑,且有较深的近视,看起来超出实际年龄。...

“这地方不大。有些人就算天天来,他最后还是一无所知。”和我刚认识、仅仅交谈了十几分钟,符幼余老师就这样很“冲”地对我说。我自然知晓,他所指的“有些人”是些什么人,但还是为他的狷介深深触动——老师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的人。

儒家提倡“晴耕雨读”,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没有受过系统的、良好的教育,通过几十年从书本自学、向长辈问学、直到参加函授,拿到了农函大果树栽培专业的大专文凭,并曾经担任乡上的农技干部,是地方上小有名气的学问先生。

大约一年多以前,一个深秋的下午,我在青林口老街上拍照。走过红军桥头,老街上一爿打米店门口长条凳上坐着的一位老者,亲切地跟我打招呼,“小伙子,你拍的照片能给我看一下吗?”这位其貌不扬的老者,正是符幼余老师。

其实,老师的年纪也不算大,他出生于五十年代中期,正当盛年。常年的操劳,使他面容黧黑,且有较深的近视,看起来超出实际年龄。一个农民,从年头忙到年尾、从拂晓忙到擦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种生活若是换了“肉食者”来躬行一番,会是何等的况味?春天百花盛开,老师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但却顾不上看风景,他要修枝、嫁接、耘田、施肥……;秋天是农家收获的季节,多少人又知道这收获背后的艰辛?老师一家为鲜桃采摘、包装、称量、售卖,连续多日忙累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吃上午饭;至于一年里的其他时日,也自有做不尽的农活,真是“农家无闲日”。要真正了解农民,不走到他家里,不跟他交朋友,是不可能的。

和符老师偶尔会有一些文字上的唱酬。他是地地道道的“乡土诗人”,写的诗虽不拘格律、却清新自然,笔下是他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不似我辈,往往无病呻吟。比如《农忙纪实》:“立夏三天遍山黄,畲草未除收种忙。拂晓朦胧割菜籽,中午又上打麦场。午后下地种玉米,夜乘月光风车粮。半夜三更去放水,黎明五点要扯秧。”又如《一九九七年春,连降十余日中雨,庄稼、果树严重受损,赋七绝三首纪之》(其一):“连日风雨过桃林,落尽深红只柳存。前日娇艳今安在?满园遍地是花痕。”再如《雪阻凉水垭》:“一夜北风大地寒,茫茫瑞雪落九天。万岭千山遍银妆,不知何处是桃园?”

多年以来,世居青林口的符幼余老师利用有限的劳作之余暇,搜集了有关青林口的大量文字资料。蒙他信任,曾托我将他保存的《青林口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简介》文稿打印成册。我为那些文字本身及背后的艰辛与执著所动,几次前往古镇相劝,最终获他同意,在“江油论坛”发布出来,冀望更多的人藉此了解真实的、曾经的青林口。

附:写给符幼余老师的旧作一首;

傲骨问何自?陇亩许多年。先生语处,血雨浩渺怅投鞭①。物是人非代谢,将相王侯走马,只在白云边。花信离情后,柳色促新田。   

陌上风、枝上绿、好家山。灌缨濯足②、咏成风月不论钱③。想见桃花灵颖,悟得仙翁雅意,一夜竟鲜妍。屈指无多日,笑语对香甜。

——水调歌头·答青林口符幼余先生以花事相告

青衣注:

①据符幼余老师家谱记载,其祖上本姓“苻”,为前秦王苻坚后人,迁居南方后,为避祸改“苻”为“符”,这里用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投鞭断流”典故。

②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指品行高尚的人的隐士生活。

老师先祖、清代进士符守龙在青林口文昌宫题有一联:“何以怡情?近水遥山堪入画;略能适意,清风明月不论钱。”

作者:郭平 来源:江油论坛
二维码分享:
我所认识的符幼余老师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