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
网站首页 | 寻根联谊 | 海外符氏 | 浙江符氏 | 海南符氏 | 湘川渝符 | 琅琊符氏 | 河南符氏 | 江西符氏 | 江苏符氏 | 陕西符氏 | 山西符氏
广东符氏 | 广西符氏 | 东北三省 | 港台符氏 | 云贵符氏 | 安徽符氏 | 宗彦贤达 | 家乘谱牒 | 研究争鸣 | QQ文化空间 | 留言板(限百字) |
符氏大事年表 | 符氏世系表 | 符氏的由来 | 符氏堂号 | 符氏辈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符氏 >> 内容

符氏文化团河南寻根行侧记

时间:2011/6/27 8:13:17 点击:

  核心提示:符彦卿,不仅仅是欧阳修笔下的“历事晋汉周,爵至魏王,入大宋迁太师,宠待甚厚”之权臣,而且忠烈满门,累朝几代袭宠,创造了当世不可多得的“三王三后”之望族...

符姓,本乃源自姬姓,据《姓氏急救篇》记载:符氏,鲁顷公(姬雠)之孙雅,为秦符玺令,因氏焉。自受姓始祖符雅以来,符氏家族人丁繁衍,瓜瓞兆庆,一时亦成为琅琊望郡。翻开厚重的符氏族谱,追思先人业绩,在历史上书写过最为浓浓一笔的还要数魏王彦卿公。符彦卿,不仅仅是欧阳修笔下的“历事晋汉周,爵至魏王,入大宋迁太师,宠待甚厚”之权臣,而且忠烈满门,累朝几代袭宠,创造了当世不可多得的“三王三后”之望族,因此,对符彦卿的研究不仅是史家之热点,也成为符氏后人情感倾注的核心。当今,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符氏后人亦占据着近1%的比例,彦卿公也牵动着海外游子的心,新加坡符氏社就是其中之一,副社长符绩熙宗亲早在一年前就表示,“符氏寻根要以彦卿公生平为线索”。口号很快成为行动,在多方努力与筹备下,很快确定了寻根的目的地――河南宛丘,即今天的周口一带。20071226,以符绩熙为代表的符氏文化团开始了河南寻根之旅。文化团一行五人,分别是来自新加坡符氏社的符绩熙,江苏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云阳后臧符氏族谱》主编符志成,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符海朝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符孟标,安徽淮南符氏文化研究资深人士符修君。

符氏文化团寻根的第一站是河南周口。在周口市侨联的热心帮助与大力支持下,先前已联系到了太康巨墓岗符氏宗亲。为迎接归来的游子,古籍地的符氏族人,同样安奈不住沸腾的亲情,几天前已进行精心准备。1227一早,在侨联办冯连根主席、老冢镇刘镇长等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心随车动,向着巨墓岗奔去。许是上苍的惊悟,一路霏霏冬雨,模糊着我们心中激动的泪水……。“巨墓岗应该近了”,随行人员不知谁说了句,我从沉思中醒悟,是的,近了,迎面已看到拉起的一道道欢迎横幅,屏心听去,亦可听到声声爆竹,还有抚慰心灵的乐声。我们寻根团不约而同地走下车来,迎入眼帘的已是欢乐的海洋,前面是手舞足蹈的孩子们,相信他们都是符氏的子弟,是符家的希望,紧跟后面的是符氏的老少爷们,兄弟姐妹,夹道两边,他们已是站得水泄不通,此情此景,融融亲情,难以言表。本是同根生的族人,却是骨肉分离千年,相隔万里,当再次站在一起,四手紧握时,彼此的心情只有泪水、细雨、笑声、乐声能够倾诉……。在巨墓岗宗亲的陪同下,符氏一家人手把手、心连心,一同向先人神位所在的庙堂――符氏宗祠走去。在这里我们又与先期赶来的河南沈丘、安徽临泉的符氏族人相聚一起。宗亲联谊话亲情,庙堂永驻显神威,如果先人泉下有知,相信此时他们更应该感到欣慰。当盛大的祭祖仪式开始时,我的心灵得到了超然的净化,三拜九叩、上香敬酒,随着隆重礼节的继续,我这个唯物论者第一次顿悟到,原来在天下符氏共祖楚公(吴王符楚)的庙堂下,这一仪式的进行能够让符氏子孙的心靠得那么紧、能让符氏后人学会做人的虔诚和规规矩矩、亦更能让飘零的游子感悟到心灵的归宿……

时间过得飞快,祭祖仪式结束时已是午时,太康宗亲为表厚意,又为我们访亲团准备了当地最为丰盛的全羊宴。香醇的美酒、浓浓的亲情,天南地北的符氏宗亲济济一堂,推杯换盏,把酒话家长,诉不尽真情、说不完先祖千年的辉煌……。在座宗亲缅怀历史,畅想着未来,对今日符氏家族的发展都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行程的紧张,我们文化访亲团不敢做太多豆留。临行,太康宗亲友情赠送最为珍贵的百年老谱《太康县符氏族谱》一套,志成宗亲亦将江苏丹阳符氏族谱回赠做为纪念。太康祭祖亦让我们文化团成员倍受鼓舞,在回程的车上,大家畅谈着难忘的一幕幕,当我们的车子嘎然而止时,才知道已回到周口市,而且下车的门前竟是一家擦鞋店。经冯主席的提醒,我们方才觉察到经过一天的奔波,浑身早已是沾满了泥凝,真的由衷感激冯主席贴心的关怀和安排。其实我们这次符氏访亲团能够成行最应该感谢周口市侨联,不仅是先行的电话联络,资料的收集,食宿的安排,以及我们所对宛丘史地“洛阳贤相乡陶村”等一系列的疑问,周口市侨联都给予了最为妥善、最为详尽的回复,而且为我们此行还专门准备了《二十五史》、《周口市志》、《淮阳县志》、《周口姓氏》、《河南墓志碑刻拓片》等珍贵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冯主席等人亦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查经援典,多方求索,首次为我们找到了吴王符楚的证据,从而为我们更正符彦卿一门“二王三后”,实为“三王三后”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这里还应感谢的有周口侨联的黄伯成主席、地方志办公室的付学善副主任等领导和同志们,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热心帮助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周口考察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紧急磋商,根据新收获的一批资料,我们更进一步坚定了彦卿公晚年的安息地实应在“洛阳贤相乡陶村”。然而大宋年间的陶村又是今日何地呢?仅就所收集的拓片中就有不同版本!按图索骥,不得不追问拓片的出处――河南博物院。28日一早我们又在周口市侨联的帮助下,驱车赶往郑州。

亦许我们的行动真的感动了上苍,28日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雾气,只有微风为我们送行。当大家怀着愉快的心情赶到河南博物院时,老天又似是在做怪,微风加重,不免顿觉寒意。虽然在河南博物院我们见证了中原大地五千年文明出土文物的长廊,但我们并未能从其处得到原拓片石刻的出处地。真可谓一波三折,我们不得不快马加鞭,又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洛阳。

赶至洛阳已近下午四点,我们匆匆联系到洛阳社科联。在洛阳社科联李主席与刘主席的热情帮助下,情况又有了转机,根据所得信息两位主席首先联系到了洛阳市原博物馆馆长赵跟喜教授,文物研究专家,据悉,其收录的拓片中,有多张即为符氏的墓志铭;又联系到了洛阳符家屯的宗亲;并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耐心指导。

我们此次考察可谓历尽艰辛,但我们的斗志是高昂的,我们的心是温暖的。我们所到之处总牵挂着族人们的心,在广西工作的书彬宗亲、河南沈丘的继东宗亲、太康的学德等宗亲、洛阳铁路工程局工作的符畅宗亲不断打来电话,发来慰问,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当洛阳符家屯宗亲接到电话后,亦是没有片刻耽隔,村委书记符会文宗亲随即驾车赶到洛阳社科联。

作者:符孟标 来源:符氏文化研究会
二维码分享:
符氏文化团河南寻根行侧记

  • 上一篇:娘娘与符家陵
  • 下一篇:宛丘符氏的流源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商城
  • 符氏宗亲网 (简体|繁体)(www.fuclanweb.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办:符氏文化研究会 Email:fushiwenhua@163.com 站长QQ:17658226 苏ICP备08107093号
  • Powered by 乐享CMS